简单说,这是一个讲述边缘者挣扎求生的故事。
这类隐含亚文化“孤”“逆”色彩的流行歌曲,和我们认知中主打“积极向上、活泼乐观”的儿歌也有天壤之别。
还有词作者唐恬。
更是一段心酸又励志的成人往事。
这个写过岑宁儿的《追光者》、王菲的《如愿》的作词人。
29岁确诊鼻咽癌。

她的偶像是陈奕迅,病床上,她许下愿望,想为陈奕迅写一首歌——《孤勇者》的灵感便由此而来。
歌词也是唐恬的自身写照:
一个不善言辞、孤身走夜路的普通人,一个勇敢坚强的抗癌人。
综上。
歌曲无论从歌词、旋律,还是它的背景故事、创作初衷,都不是为小朋友定制的。
这就更加令人感到好奇。
卑微的梦想,底层人的奋斗,为生命挣扎,为生活拼命……这些看上去沉重又阴暗的东西,小孩子会有共鸣吗?
也许我们可以从那些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看出一些端倪。
腾讯视频“颜值盘点官呀”
从视频中能看出:
别说理解歌词背后复杂的含义。
许多跟唱的孩子们,甚至连完整歌词都记不住,只是在简单重复那高潮部分的几个字。
当下华语流行音乐的困境可窥见一二。
短视频催化之下,一首歌只要有几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和比较洗脑的旋律,就能被做成短视频病毒式传播。
而《孤勇者》的高潮部分,正好有小学生喜欢的元素。
战斗、热血、不服输、悲壮感。
一句“战吗”,他们体内的洪荒之力便被唤醒、被点燃。

没错,这个场景我们似曾相识。
《逆战》。
几乎是一样的模式,游戏主题曲,在逆境中奋起战斗的精神……
如今调侃小学生唱《孤勇者》的90后们,也许正是当年忘我演唱《逆战》的中小学生。
只是《逆战》出来时,还没有刮起短视频这股旋风。
《孤勇者》可以说是坐上了短视频时代的快车,却被载到一片意想不到的音乐蓝海。
02
不再新潮的儿歌
什么是儿歌?
中文儿歌,有着超越三千年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传承着三个特点:趣味性、通俗性和押韵。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位对儿歌发展有卓越贡献的音乐家——黎锦晖。他是中国流行乐之父,捧红过王人美、周璇等歌星。
他认为,让孩子学国语的最好方式就是学唱歌,于是创作了一系列到现在依然被传唱的儿歌。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