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提起话剧院、文工团等。
我们想到的是老一辈艺术家和不被大众所熟知的青年演员。
例如,宋丹丹、李幼斌、冯远征、吴刚 ...
而现如今,这个地方开始被内娱流量攻占。
从 2020 年的刘昊然,被爆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
再到去年的关晓彤、张艺兴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国家话剧院。
还有今年,易烊千玺三人又被爆考入国家话剧院。
此外,还有不少流量也被爆出正在准备考编。
虽说考得都是演员岗。
可要知道,每年从各大艺术院校毕业的演员数不胜数。
对于未出名的演员来说,考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可这些早已走红,每年光工作就已 365 天不停歇的明星,也要拿出大把的时间去考公。
若是考上,不仅要拿出时间从事岗位工作。
就连拍戏都要受到很大限制,并要缴纳一部分的管理费。
这样的事情,既费时,又费力。
这些当红明星,为什么还要挤破头去考呢?
说到这,就要提一下「体制」所带来的好处了。
一方面是无形上的帮助。
在如今,被骂越来越烂的内娱。
明星拥有了体制,那就相当于是有官方做背书。
在大众印象中,考公有一套严苛的审查制度。
明星能被录取,现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对方品行过关,没有劣迹。
并专业是得到认可的。
为此,内娱人人以考公为荣。
粉丝更是大吹偶像为体制内人,是国家队,根正苗红。
因此,明星一旦进入体制内。
对个人形象和口碑来说,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保障。
而一方面,还有实际上的利益所得。
在这里,他们可以认识更多的艺术前辈,接触更顶尖的资源和人脉。
相较于普通艺人,拥有编制的他们自然更有资格上大型晚会。
出现在更庄重严肃的场合,被主流新闻报道。
就连最让演员向往的正剧资源,他们也更有竞争优势。
拿最先考公成功的刘昊然来说。
在 2020 年之前,他很少参演正剧,以及出席官方活动。
可进入体制后,刘昊然资源肉眼可见的变好。
电影《1921》中,他饰演主要角色刘仁静。
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有刘昊然参演。
为纪念延安文化,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也有他的身影 ...
明星考公,无非是有两种选择。
一类是普通岗位,需要和所有人一起竞争。
就像前女团成员陈逸菲,考入上海高级人民法院。
这种难度大,并且还需要全职工作。
因此,一旦考编成功,就意味着要退圈。
还有一种是绝大多数明星选择的,报考相关剧院的演员岗位。
这个岗位是专门为演员所设置,没抢普通人赛道。
只要流程合法合规,大众并不抵制。
反倒还会欣赏鼓励。
例如当年的刘昊然,被全网称作「体制内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