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素有“颜值即正义”之称。
许多新生代演员为了维护形象,不愿意出演,诸如乞丐、村民、反派等一些外形较差的角色。
可对于观众而言,比起青春偶像剧中的流量小鲜肉,还是像游本昌老师那样邋里邋遢的济公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比起颜值,演员更应该注意的是演技。
那最能够表现演员硬实力的角色是什么?答案是“小人物”。
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组成了整个社会,他们的生活是整个时代的缩影,各种各样的苦辣辛酸的经历也是最容易打动观众的故事。
农民工便是最经典的小人物代表之一,而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老戏骨和影帝都曾出演过这类“农民工”角色。
周星驰
2022年6月22日是周星驰60岁生日,也是《长江七号》播出第14年。
在剧中,又黑又瘦的周星驰以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形象登场,饰演了一位为努力养家赚钱供孩子上学的农民工角色。
本片最大的看点除了喜闻乐见的喜剧部分以外,便是各种欢声笑语下隐藏的种种辛酸。
印象最深的还是周铁在工地上推砖头,遇到麻烦后与老板的对戏。
当时夏日已至,周铁想给孩子买台电扇,非常需要这份工作,但老板见他工作效率低便不客气地过来赶人。
周铁老婆的医药费和丧葬费都是老板垫付的,而周铁本人不吃饭也要供着孩子上贵族学校。
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辛酸展现出来,尤其是那句面带苦笑的“顶得了”,更是表现出穷人生活的不易。
此外,还有两人在路边蹭商店电视看动画片,将烂苹果削得几乎只剩果核做饭后水果,把打蟑螂当做日常的游戏……
无数看起来有些夸张的镜头下折射出的反而是最真实的生活。
一位父亲用一生劳苦换来孩子一个可能性的未来。
对于周铁和周小狄,长江七号的出现,像是一场美好的梦。
因为有梦,所以才能积极地走下去。
但如果没有长江七号,还剩下什么?
坏掉的电风扇、悲惨的家庭、校园暴力、工地事故……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复活只存在于幻想中,现实却很残酷。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长江七号,失去父亲后的周小狄,在未来将何去何从。
周星驰的《长江七号》用大量的镜头,表现了农民工寄托子女,想要改变生活的愿望。而他传达给我们的精神难道不正是以前老一辈对我们的教导么?
“人虽穷,但要有骨气,不能偷、不能骗、不能抢,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在这部电影刚上映时,曾产生过巨大争议。
有人说对比“星爷”曾经的电影,《长江七号》是一部“烂片”,在拍完《功夫》后,喜剧之王已经江郎才尽。
也有人说《长江七号》搞笑部分插入得太刻意,抄袭和自我抄袭部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