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次的经历开启了刘雅瑟逐梦演艺圈的梦想。
2006 年,十八岁的刘雅瑟下定决心,只身闯荡北京,当时报名了一个演技培训班。
入读没多久,刘雅瑟被导演吕乐选中,去拍了电影《十三棵泡桐》。
当时的她懵懵懂懂,甚至有一种被猝不及防拽进娱乐圈的感受。
不知道在演什么,也不知道表演是什么,导演说什么就照做,刘雅瑟稀里糊涂拍完了这部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最终没能上映,却在当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得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这也将初出茅庐的刘雅瑟第一次推上了红毯。
2019 年,刘雅瑟参加了《演员请就位》。一番表演之后,陈凯歌对她说:" 你就是一个戏痴。" 这无疑是对一个演员的赞誉。
彼时的刘雅瑟是幸运的,但也是不幸的。
因为好运并没有持续,她自己后来也总是调侃:" 还没红就过气了 "。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刘雅瑟没有作品,游离于主流视线之外,演员生涯岌岌可危。
那一段日子,刘雅瑟经历了此生中最难熬的阶段,既无戏可演也无本可选。
《演员请就位》时,刘雅瑟曾在节目中泪如雨下。
她说到自己做演员十几年,没有挣到钱、浪费了许多时间,更没有陪伴自己的父母," 这一点还是很难过的 "。
她甚至想过,再不行就回湖南开个淘宝店算了。
之后,她出演了各种不同的配角。
甚至在《智齿》之前,许多人对她印象最深的角色还停留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那个倔强又独特的假小子 " 朱小北 "。
那段时间,她感觉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就像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只能 " 一边努力,一边试试运气,一边接受命运 "。
直到她遇见电影《麦路人》,遇到《智齿》。
第一次,她凭借《麦路人》获得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而仅仅两年之后,刘雅瑟就收获了第二次来自金像奖的肯定,第 40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成功拿下最佳女主角。
不炒作绯闻,不贩卖人设,一心扎在表演中。
像王桃的底层韧劲一样。
" 我自己也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刘雅瑟这样说道。
刘雅瑟,要 " 优雅地嘚瑟 "
《智齿》中的王桃,是刘雅瑟等了十三年 " 好不容易 " 等来的一个女主角。
在她的合同里有条款写着,如果她无法胜任角色,是有被换掉的可能的。
这可能是她唯一的机会,她很怕自己做不好。
" 我整个精神状态都是非常绷紧的,我没有一刻能够放松下来。" 而这一切又都暗藏在其后表演中,甚至最终成为对王桃状态的推波助澜。
对于王桃的角色,刘雅瑟一直抱着感激的心态:
" 当时觉得我可能再也遇不到一个这样的角色,我相信每一个演员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这样的角色 "。
而导演也正是因为看中了刘雅瑟骨子里 " 想演 " 的渴望。
能演,能演好,刘雅瑟确实尽兴。
在一场磅礴大雨中,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垃圾堆里,饰演王桃的刘雅瑟穿着一件破烂背心,歇斯底里扭打、哀嚎。
这一刻,你只看到一个演员的敬业,而不是一个明星的漂浮的表演,曾经的失意幻化做生命的厚度,才有了角色里的厚积薄发。
王桃最终成为电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角色也赋予了刘雅瑟身为演员的重生机会。
曾经那个短发假小子,也开始身着西服,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其实刘雅瑟原名刘欣,之后更名刘雅瑟,在社交媒体上解读自己名字的意图为:" 希望可以优雅地嘚瑟 "。
另一个原因,也是叛逆地想要彻底撕掉旧有的选秀艺人的标签。
她来到北京,想真实地在这广袤之地站稳,想做个演员,想有戏可拍,想理直气壮地位列百科网页。
但现实远要残酷得多,在采访中,刘雅瑟表示早就接受了自己的渺小和平凡,那些 " 透明 " 的日子教会了她沉淀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