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过牢、以偷摸为生,神志不清的时候撞死了警员的妻子,碾碎了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被打、被追击、被围殴、被侵犯 ..... 刘雅瑟形容这个角色是 " 所有不幸的事情都发生在她身上。"
为了找准人物状态,刘雅瑟在开拍前经常跑深水埗,观察流浪者是如何生存的。
电影里王桃有着大量被打的戏份,拍摄期间刘雅瑟几乎每天身上都带着伤,
而她看到伤痕的那一刻,说自己 " 有满足感 "。
这是一个需要演员燃烧自己才能完成的角色,刘雅瑟的 " 痴 " 有了用武之地。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上,为什么选秀出身的艺人转型演员会成为话题?
一方面,前几年大热的选秀为内娱提供了一大批 " 演员预备役 ",TA 们大多拥有不错的外形条件和粉丝基础,在缺乏舞台的前置条件下当演员确实是最好的出路;
而另一方面,这些秀人的演技又着实拉跨,甚至连最基础的工作要求都做不到。
总是演不好戏、总是有戏演,这样的矛盾加剧了观众的疑问和不满。
但在 " 刘雅瑟们 " 身上,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因为 TA 们总是在 " 伺机而动 ",唱歌不行就演戏,北京不行就香港,随风而起、随波而荡,等到 " 好风 " 来的时候,直上青云。
( 刘雅瑟在港片《麦路人》中饰演一位单亲妈妈 )
前段时间某爱豆采访很出圈,
视频里的他痛苦、消极,像是被风托起后又被抛回地面,整个人都处在一种失重的状态。
爆红、沉寂;
短暂的闪光、长久的黯淡。
这不是只有爱豆、只有秀人才会经历的,这是每个艺人甚至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常态,刘雅瑟就是之一。
不要把自身的松懈和怠惰一味归咎于外部环境,每一次的闪光都是在积蓄能量。
看,已经有人被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