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花枝招展的娱乐圈,我真的看腻了。
美则美矣,少了一点生命力。
什么是生命力?
是漫山的野草,是遍地的藤蔓,是即便作为被遗忘在墙角边屋檐下的一粒种子,也要在自己身上支棱起一个春天的韧劲。
而贵圈的女人们,像是人工批量培植的鲜切花,亦步亦趋地跟随时尚和流行:纯欲风刚刮过,港风的余温还在,大家又开始密集追捧起千金 / 豪门风。
这些站在行业金字塔上的掐尖美人们,本该在风格和行为准则上做出引领和表率,却往往在容貌内卷以外,会被从品行上遭到质疑:" 他们配吗?"
美,对于一个靠稀缺颜值来卖出溢价的行业来说,当然是加分项的。
但如果,这种美丽要以牺牲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代价,反倒会成为一个笑话。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荧幕上的一个 " 丑女 " 会吸引了那么多人的关注。
" 又老又丑,
这次她脸都不要了?"
近期,文艺片《隐入尘烟》公映。因为它质量诚意均是上乘,因此口碑暴涨,有望成为 2022 院线国产电影评分 top 1。
甚至是过去 3 年里,成为唯一一部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华语片,上一次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还是 2019 年的《地久天长》。
谁听了这,不想为国产片掬一把辛酸泪?
但想靠《隐入尘烟》来拉踩别的剧目?且慢。
讽刺的是,它因为题材原因票房垫底,排片率极低,变现能力甚至不如甜宠烂剧。
观众没有选择权么?
只不过大家用钱包投票,选择站在了更迎合市场,也更讨喜的商业片。
(再掬一把辛酸泪,疯狂暗示大家去看)
《隐入尘烟》的困境,如同它镜头所呈现的主角群体命运,以及当下影视市场的困境一样——
有趣的内涵无人赏识,好看的皮囊人人追捧。
《隐入尘烟》讲的是什么?
山村,文盲,残疾,贫民,丑女……
如果仅仅靠粗暴方式提取这部电影里的 " 主角画像 ",那么多少会让人失去观看欲望。
不是校园 / 古偶 / 都市甜宠,没有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更不存在上市敲钟男总裁爱上我,独立女精英叱咤北上广深这类带感的搭配。
它呈现的,是一群连想做题都没机会的,仅仅只是统计数据上一个分母的底层人物。
主角的 " 土 " 和 " 丑 ",题材的小众,角色的卑微——终于有人把镜头对准了那些,主流题材以外的边缘小人物:底层贫农……们。
敢于揭露伤疤和脓疮,展示褪去滤镜之后的真实,比一味包装赞颂,要来得更打动人。
而女演员海清,在《隐入尘烟》中饰演了一个不折不扣的 " 丑女 "。
她叫曹贵英,又老又土,蓬头垢面,是个手脚无法自控,小便失禁等多种残疾的乡野村妇,早已成为娘家的负累。
大龄无人问津的她,被家人像是甩掉包袱一样,丢给了另一个如她处境同样难堪的,匍匐在黄土地上苟活的大龄底层老光棍:马有铁。
而海清为了塑造角色放弃形象包袱,自毁容貌的牺牲,无疑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
剧中的她瘦到颧弓突出,灰头土脸,全身上下发黄发黑。因为身体残疾,也因为农民的下地劳作需要,她包裹着遮挡太阳和风沙的头巾,全程沉默寡言,永远佝偻着背,融入西北茫茫的黄土和麦田中。
和她曾经市井巴辣,精神奕奕的国民媳妇印象,可谓天差地别。
贵圈 " 丑女难寻 ":
她们越 " 要脸 ",就越丢脸
海清在《隐入尘烟》中的演绎是颠覆性的,也同样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扮丑,尤其是女演员 " 扮丑 ",难道就必然意味着 " 敬业 "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