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些影帝活在当下,在粉丝眼中都是不配进娱乐圈,进了也活该被嘲学历低的人。
这都是我的假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内娱学历热潮之下,出现了拿学历附加老牌明星职业成就的现象。
有人盘点高学历明星,称赞他们文凭好,有内涵。
其中就包括张曼玉,因为她是爱丁堡大学的荣誉博士。
然而实际情况是,张曼玉中学毕业后就开始打工,做过收银员、化妆美容师、广告模特,后来通过港姐选美进入演艺圈。
这个所谓的荣誉博士,是在张曼玉入行 28 年拿下 26 个影后奖杯之后,爱丁堡大学看中了她的名气地位才授予给她的。
老港星学历普遍低,但不妨碍他们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举止得体。
昨天刚好刷到张曼玉的一则采访视频。
那是 2000 年《花样年华》的多伦多媒体发布会。
有人问道:导演王家卫为何要在片尾插入一段戴高乐访问柬埔寨的报道,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吗?
张曼玉回答如下:
" 他想扩展电影中的世界。因为影片一直像个显微镜,看着世界上这两点尘埃。在显微镜下,这两个人可以很重要,但是在历史上却没有意义。"
" 到了影片的结尾,他拉近镜头,告诉我们世界很大,还有其他事情发生。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很小,很个人。就像是拉近和拉远。"
相信任何人听了这番颇有见解的话,都不会认为张曼玉是个没文化的人。
就算周星驰只有初中学历,他的阅片量、电影知识储备,不见得低于那些科班出身的明星。
刘德华中学辍学,也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偶像天花板,出道 40 年,火了 40 年。
优秀的演员、音乐人当然得有文化,需要足够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
但文化和学历不能直接划等号,学历低不等于没文化。
生活体验和后天努力,同样可以让一个艺人富有魅力和实力。
曾经那批老港星,即使没上过正儿八经的大学,但都在社会大学中摸爬滚打多年,吃过苦,流过汗。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多读书。
当然,学历高不是坏事。
苏有朋当年在万众瞩目之下考入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像他这种兼顾学业事业的偶像自然值得追捧。
不过不比强求所有爱豆都成为苏有朋。
他们能做好本职工作,打磨唱跳实力,给粉丝带来更好的舞台,就够了。
高学历应当是锦上添花,而非人生必备。
今年参加高考的共有 1193 万人,一本上线率达到 30% 以上的省市只有 5 个,分别是北京、重庆、辽宁、天津和陕西。
那些上不了一本的学生,他们的人生就被一锤定音,没有价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