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网页空间外,还有一个虚拟空间,那便是电视剧空间。
这个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交互的关系:
它既是混淆现实未麻和观众的烟雾弹,同时也是让我们再次看清剧情的镜子。
——它乱在一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分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戏。
尤其是当医生说出演员未麻是假的时候——
但当我们细细观看的时候。
我们就会发现导演用道具在细节处做了标记提醒:
倒放的录像带。
医生否认演员未麻的存在其实是未麻自己想象的,并非真实发生的。
因为此时的未麻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
这种手法直接将人物对自身怀疑外化成视听画面。
理清了这层关系,我们才可以拨开导演剧中剧的迷雾。
第二层空间,现实空间。
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发生了未麻离开偶像团队,拍戏,拍写真,留美杀人。
狂人先生杀人失败,留美另一个人格暴露等事件。
那么第三层空间是心理空间,这主要是指未麻看到幻想中的自己,与自己对话。
留美将自己当作未麻,穿着未麻的衣服,她将幻想投射到他物,让自己成为她。
明白这三个空间后,剧情就不再绕了。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乱,是因为这是导演刻意构造的。
△ 图源:B 站 @电影图书馆 1994《今敏讲座以及采访》
连接这几个空间的是电脑屏幕,摄像机屏幕,窗户,镜子,鱼缸。
动画里的小物件很少是随意选择的。
这些道具里可都藏着今敏的小心思。
在采访中,导演提到——
他把鱼缸,窗户都设计成了 4:3 的规格。
为的,是让一切都向屏幕靠近。
4:3 是旧时代电视屏幕的尺寸大小。
假未麻屋子里的鱼缸也好,网页屏幕也好,摄像机画面也罢,都是为了体现一种 " 看 " 与 " 被看 " 的关系。
多个空间的交织,乱与绕直接打破了 " 看 " 和 " 被看 " 的清晰界限。
未麻不知道自己此刻是在被看,还是自己在看。
我们,不也一样?
02
懂了但又没有完全懂?
当你理解完剧情层面的时候,你以为你懂了这电影。
细节狂魔今敏呵呵一笑,可没那么简单。
在《未麻的部屋》准备阶段,为了解独居女性的房间,他每天翻看了各种各样的摄影集:《Yellows Privacy ‘ 94 ’》《Tokyo Style》……
一边思考 " 物品 " 究竟是为何放在房间中的,一边一个个画下来。并不是画画的我,而是房间的主人将东西摆放在了那里。物品经过房间扫除和整理,最后被安放在了某处
今敏《我的造梦之路》
他能细节到什么程度呢?
大到房间窗户的朝向,小到一个毛绒公仔的摆放。
在《我的造梦之路》里,今敏说:" 未麻的房子,我已经去过几百次啦 "。
他能说出每一个小物件的用意,每一处细节的理由——
电影开头,房间里电话铃声响起。
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未麻后景是有窗的。
当她发现是自己妈妈打来的电话的时候,画面变成了墙。
为什么要变?
就人的心理感受来说——封闭的房间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而窗是未知的恐惧。
还有,电影中房间里的抱枕鲜花茶杯都不是同一色系的。
这不仅能让空间看起来更加地狭小。
也能让一切看起来更无序,更杂乱——作为未麻心情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