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派人做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铺在操场上,警示日军。
但日军早已经丧心病狂,烧杀抢掠,根本不顾忌国际安全区的规定,大肆闯入校园实施暴行。
即使许多天不能合眼,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魏特琳还是坚持把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的情景记录下来," 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找到 "。
1937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四
" 晚上的时候,我看到一辆日军车从这里经过,车里有 8 到 10 名女子,她们大声喊着‘救命’,街上时不时地传来一声声枪响,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惨遭枪杀 ……"
1937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五
" 今天又有很多妇女来了,她们疲惫不堪,神情惊恐。那些日本兵闯进她们的家,从 12 岁的少女,到 60 岁的妇女都被强奸,有的甚至被残忍杀害。丈夫被日军杀害,或是被逼着离开卧室,残暴的日军将怀孕的妻子强奸后再进行剖腹 ……"
" 日军进城的 10 天里,每天都有 10 到 20 群日军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抓人,他们无视国际公约,像强盗一样翻墙进入,还有的从学校墙外面的篱笆上爬过来,在没有灯光的校园里,见人就乱摸,摸着哪个就对她实施强奸。"
面对翻墙而入的日军,魏特琳站在最前面阻拦兽行。日军咒骂她,用沾血的刺刀在她眼前乱晃,并打她耳光,但她宁死不让步。日军抄起刺刀想要杀人,魏特琳大声呵斥:" 想杀她们,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避难所里每天都有人死去,魏特琳安慰活着的人:" 中国没有亡,中国也不会亡,日本一定会败!"
从 1937 年 8 月 12 日到 1940 年 4 月,魏特琳坚持写日记,定期邮寄给美国的好友,这些资料后来都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和档案资料。
就是这样一位救过我们、帮过我们的国际友人,却被汪精卫一派在报纸上大肆抹黑污蔑。
起因是,1937 年 12 月 24 日平安夜,魏特琳看见街头布满血污,到处是倒塌的房屋、被杀的百姓、受辱的女性、惊恐的孩子,她再也忍受不了。
她独自去了一趟美国领事馆,请求领事馆与日本军方协商,停止暴行。日军竟然答应了,并提出一个无耻的 " 交换条件 "。
魏特琳在当天的日记里忍痛记录了这件事:
"10 点钟时,我被叫到了办公室,一名日本某师团的军官在那里等着我,他带的一名翻译告诉我,只要让日军从我们 1 万名的难民中,挑选出 100 名妓女,他们就保证不再骚扰难民所的其他妇女。"
"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挑出了 21 人。"
这 21 名 " 自愿赴死 " 的女子,被认为是《金陵十三钗》的人物原型。原本是 21 人,电影里改为 13 人,有人说是因为数字 13 在西方被视为不吉的、邪恶的,取名十三钗是战争暴行的象征。
这不是任何人能改变的事。但魏特琳因为长期身处地狱般的境遇,又为这次事件深深自责,承受巨大的心理折磨,患上严重抑郁症。
直到 1940 年 4 月 14 日,她精神濒临崩溃,勉强写下最后一篇日记:" 我已经精疲力尽了,双手再也无法听我使唤 "。
一个月后,在各方劝阻下,魏特琳万念俱灰离开南京,乘 " 亚洲皇后 " 号邮轮返回美国接受治疗。
一年之后,1941 年 5 月 14 日,她在居住的公寓里打开了煤气。
魏特琳活了 55 年,其中在中国的时间就占据了 28 年,超过一半,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和救助战争难民。
她去世 4 年零 3 个月之后,日本投降。
在当时的美国,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经历。魏特琳没有父母,没有伴侣,她的弟弟把她安葬在密歇根州雪柏镇一座陵园里,碑上镌刻着 " 明妮 · 魏特琳,到中国去的传教士 ",顶部最醒目处是四个汉字——金陵永生。
她终生放不下的地方,原来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在 1952 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如今是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