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脱离剧本的操作,不仅带来了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
还反倒意外给明星祛魅。
没有软磨硬泡吃霸王餐的戏码,只是回归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
至于住宿,自己动手搭帐篷。
突发意外,帐篷被大风刮跑了,才能入住价值一百一天的民宿。
作为任务奖励的高档酒店,还是打折促销的。
六位嘉宾挤在一间房,天蒙蒙亮就被催着卷铺盖走人。
「糊咖艺人」+「穷酸节目」
可以说是完美适配了生存体验的主题。
「荒岛求生」环节虽然肉眼可见的经费紧张,没有精致的机关设计,只有批发的纸箱子。
但嘉宾的态度是全然认真投入。
当其他综艺因为沟通不畅而焦头烂额时。
他们已经 1 分钟内完成分工,分头寻找线索,主动 cue 流程。
不难看出,嘉宾没有将节目当作一个普通的通告应付了事。
而是将这次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看作在娱乐圈沉寂多年后,一次重新被看到、被认可的机会。
也因此,反而无意中延展了「荒岛求生」的内涵。
一档真人秀,「真」确实难得。
但同时,没有人否认「秀」的存在。
人们都心知肚明,即使是十八线小艺人,依然与底层打工人有别。
这种天然的矛盾,也是真人秀总是拍不好的原因。
这档节目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也恰恰是因为平衡了「真」与「秀」之间的关系。
就像导演所说,「我们只能尽量贴近真实,但不回避我们的特殊」。
这尤其体现在第三期的「龙套体验」中。
嘉宾为了赚生活费,体验了一日真实的群演生活。
不同于许多影视作品中,渲染群演这一职业的情怀。
节目中完全摘掉滤镜,让我们看到了群演的另一面。
他们最早到达现场,最早化妆。
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等待上,等待剧组大巴,等待戏份开拍 ……
嘉宾们凑在一起还可以聊天打发时间。
而其他群演只能坐在地上刷手机,枯燥至极。
最后换来的只是几分钟的出镜机会。
甚至无法保证后期会不会被剪掉。
而这一整天的时间,换来的是 100 块钱。
有台词的,额外加几十。
一番切身体验过后,到了复盘环节。
嘉宾并没有从自身经历出发卖惨,反而坦白承认了自己的特殊待遇。
他们是得益于朋友的推荐才能进组。
工作人员也知道他们是已经出道的艺人,所以态度始终很好。
最后虽然结的工资少,但主演朋友还是额外给了他们杀青红包。
而现实中大多数群演,没有门路,只能自己摸爬滚打。
就像周星驰电影中,每天跑龙套,还要遭受冷言冷语。
不可能像他们一样,杀青之后还能受到礼遇,吃大餐庆祝。
不得不说,鱼叔终于在内娱综艺里看到了难得的清醒。
毕竟,同类真人秀当中,明星们往往展现出的是傲慢而不自知。
比如《新游记》,岳云鹏入职房产中介。
这是一份需要随时待命的工作。
结果他一觉睡到大中午,迟到还觉得理所当然。
黄子韬体验日结大神,在工地干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