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此类笑点不少。
比如怕王栎鑫晚上打呼,陆虎提前给哥哥们送上耳塞。
哪知人家自己带了更好更专业的。
陆虎也不客气——
还给我
我回去退货
刚开始也许还有人问。
" 这不是演的吗?综艺不都有剧本吗?"
你越往下看便会知道。
什么剧本,什么套路——那能是 0713 玩得起的吗?
就说哪档综艺嘉宾只唱自己的歌?
不是不唱别人的歌。
而是绝不超过 15 秒——怕被收钱。
△ Beyond 来了也得说严谨
相比《蘑菇屋》,大家还有个小木屋住。
到了这里,便只能在沙滩上支帐篷。
风一刮——咻。
没事。
起码现在可以名正言顺住酒店了。
呵,天真。
因为节目组一开始就提醒了兄弟们,住酒店可以," 不含早哦 "。
△ 遥远的《四海》梗
难道就 Sir 一个人猜到?
不是不含早餐,而是不!含!早!上!
于是兄弟一行人又只能大清早起床,继续上路。
没事儿咱就是说。
住的没了可以再找,还有交通工具呢,别忘了咱小亮哥的技术 ……
话音未落。
车熄火了,冒烟了。
其实《再出发》的技巧一点不高明。
别的节目也去荒岛,也开面包,也旅途窘迫 ……
只是,别人参加节目是服务于临时书写的人设和剧本,然后顺理成章达成设计好的 " 笑点 "。
而他们的松弛和默契。
可是实实在在,酝酿了整整 15 年啊。
02
不快乐可以吗?
0713 重聚之前,国综最受欢迎的打工人都是谁?
Sir 随手列举几个:
何炅、李诞、大张伟、杨迪 ……
为什么大部分国综都需要他们?
优点固然一大堆——高情商,自来熟,不冷场。
最重要是,他们懂得察言观色,熟稔明星们的雷点、黑点,并有能力巧妙规避,或是自觉吸引炮火。
国综泛滥的结果就是。
许多节目沦为明星扎堆的菜市场,经过一铺吆喝一声,然后无缝连接走到下一个铺子,继续吆喝——上面几位则扮演摊主,负责控场,维持 " 秩序 "。
《再出发》却不需要这个角色。
他们太熟了。
不仅互相了解对方的笑点、嗨点。
更完全不介意摊开自己的缺点、泪点、痛点。
这就是他们的日常。
就拿所有人最大的八卦,王栎鑫离婚来说。
《蘑菇屋》时期,这话题还是一滴含在眼里打转,最终掉进吉他的眼泪。
到这会儿。
众人聊到陆虎结婚,约好大家都要到场庆贺。
结果陈楚生偏要提那壶——
(指王栎鑫)
他不一定
王栎鑫愣了两秒。
本人脱敏,抛梗炸场——
我(去婚礼)不吉利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