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人们进一步走近他,才发现,刘涛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
02
" 我就是个农民 "
" 漏漏漏 " 也好," 栓 Q" 也好,或许一些网友的模仿,带有部分的戏谑和调笑。
但这并非 Teacher 刘的本意,这就是他的实际英文发音水平。
刘老师,其实不是一名专业的英语老师,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或者说一位" 农民英语爱好者 "。
《纪录片:一个拴住了 Q 的男人,踢缺刘》
不同于某些网红 " 有设计 " 的故意搞怪,刘涛本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就连让他 " 走红 " 的英语,都是自学的。
小时候家里穷,上初中时,刘涛为了给自己赚几十块的学费,要养鸭子、卖冰棍、奔波上一整个暑假。
可因为家里实在困难,只读完初中他就辍学了。后来,他去山上放牛,一边放牛一边自学英语。
条件很艰苦,他没钱买英语书,就问读书的朋友借一本旅游大专英文教材来看。
看到重点的单词和句子,刘涛会把它抄在本子上,有时抄到凌晨一两点。
《纪录片:一个拴住了 Q 的男人,踢缺刘》
一个简单的句子,他通常要重复练习好多遍才能记住。
看不懂的单词和句子,要骑 10 公里自行车,到漓江边上找外国游客请教。
如果放牛时遇到下雨,他就躲进山上的岩洞里背单词,任由牛在山上吃草 ……
对于刘涛来说,学英语这件事,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后,成了一种刻进骨子里的习惯。
本子都被翻得皱巴巴的 /《纪录片:一个拴住了 Q 的男人,踢缺刘》
所以即使没有上过中学和大学,刘涛靠着自学,也成了家乡人们心目中的 " 老师 "。
在走红之前,乡里乡亲就用 " 刘老师 " 来称呼他了。
后来,他成为了阳朔第一批 " 农民英语导游讲解员 " 中的一员,接待去游玩的外国游客。
又作为白沙村委会团支部书记,又教村里的年轻小孩说旅游英语。
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一共接待了大约 6 万名来阳朔旅游的外国游客;对他来说,每一次既是宣传阳朔的好机会,也是他继续学习的机会。
图片来源:桂小播
许多游客在得知他的故事后,都不吝于表达自己的欣赏:
" 他的话(英语)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 我如果自学中文,肯定不会像他自学英文一样好。"
而在去年因为 " 栓 Q" 走红之后,他也听到了许多伴随着关注而来的嘲笑声和质疑声。
面对海量的舆论,他却很淡定:" 外国人都能听懂我们的发音 "," 能为家乡宣传就够了 "。
03
" 批量制造的丁真?"
Teacher 刘走红之后,有网红公司想跟他签约,开出的待遇很不错,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但媒体对他的持续报道,让不少人觉得,这又将是一门绝佳的生意。
而且因为相似的出身、生活背景,同样没有什么学习机会的童年,因缘际会走红之后、一心想着带动家乡发展 ……
甚至有网友疑惑:"Teacher 刘是不是又一个丁真 "," 怎么媒体开始批量制造丁真了?"
似乎每当一个 " 草根网红 " 出现,就有人拿他跟丁真做对比。
或许他们是觉得,在这个 " 人人有机会红五分钟 " 的时代,成为下一个 " 丁真 ",就是走上了当网红赚快钱的康庄大道。
可他们忽略了,丁真在走红之后,尽管承受着许多质疑和非议,也依然不停地为家乡直播、做宣传,一心想着建设自己的家乡。
丁真宣传甘孜旅游 / 抖音 @理塘丁真
在这一点上,刘老师和他很像,面对许多诱惑,也并未失去初心。
有人表达过自己的担忧
他继续拍着自己的作品,学着自己的英语,希望可以宣传家乡,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自己种种庄稼,维护自己种下的果实,每天勤劳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