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全港艺人暴怒,杂志停刊。
更让人遗憾的是,1997 年 4 月,台湾著名女星白冰冰的女儿遭到绑架。为了尽快救出女儿,她瞒着绑匪报了警,与此同时,各路媒体也闻讯赶来。
数十辆采访车 24 小时蹲守在白家门外,为了抢占第一手消息,他们甚至浩浩荡荡跟着白冰冰去交赎金,最终激怒绑匪,导致 17 岁的白晓燕被撕票。
再次面对镜头时,白冰冰悲痛欲绝,痛骂狗仔:" 绑匪是禽兽,你们连禽兽都不如!"
守不住底线的狗仔,永远不配充当娱乐圈的 " 守门员 "。
2004 年,卓伟和冯科在《Bigstar》推出了一期京城明星住所大比拼的特辑,将冰冰、教主、冯导、迅哥儿等人在北京的住所位置,悉数标记在地图上。还把小区环境和地段价格等作了对比,气得冯导破口大骂。
卓伟却不以为然,说 " 我看三十年代上海的那些报纸,把明星的具体住址都写在报纸杂志上,具体到几弄几门几号,按图索骥都能直接找到这个明星了。现在的艺人,只是说了小区的名字他就勃然大怒。可能现在社会变化了,明星的身份地位也是变化了。"
2005 年,周董被报道周旋在蔡依林和侯佩岑之间,为 " 护花 " 与记者发生冲突。后来周董承认冲动是魔鬼,但坚持狗仔太过分。
▲歌里直接骂 " 狗周刊 "
后来气不过,又专门写了一首《四面楚歌》痛骂狗仔,歌词很直白了:
" 我的生活像拍了一出戏,有超多导演跟编剧,只说了台词一句,而他们配了八百个语气,操控着我的情绪,那根本不是我的口气 ……
▲ MV 还找了迅哥儿来拍
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冲出来好几只狗,我心想我什么时候认养这么多只狗,他们咬着苹果,手里拿着长镜头 ……"
当然,也有人觉得狗仔是娱乐圈纪检委,引用《卖柑者言》讽刺贵圈太乱:
"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谁还没点文化似的?!
以前明星特别喜欢说自己被侵犯了隐私,现在说的少了。一方面贵圈很多败絮被曝光出来,隐私不等于窝藏污点,失德,甚至是违法犯罪;
就像昨晚爆出的,女粉丝花三百万养成(这世上太多我不李姐的事)的某十八线小鲜肉偶像翻车,不该给所有粉丝都知道一下吗?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质疑明星的收入和地位的合理性,依靠公众、流量和曝光度来维持高收益和高知名度的同时,隐私的余量还剩下多少?
他们的隐私权,是不是要让渡于公众的知情权?
世上安得两全法,又当又立要不得。我还知道很多明星,可能叫他们演员更合适,有作品时才出现,没作品时就隐入尘烟。
他们也许从来不打算用流量谋利,也不担心被狗仔尾随。
前面提到的香港狗仔春丽,能智取天后产后照,也能为了偷拍躺臭水沟三天三夜,还是早早转了行。
他总结当狗仔的经历:" 很多人都已经转行了。追截明星而练得一手好车技的就去当司机,拍摄技术出色的就去当摄影师 …… 随着互联网发达、‘人人皆狗’的时代到来,狗仔队这个行业尽管不会消失,但终将式微。"
欢迎来到全民监督的时代。向佐和 300 万鲜肉,还有很多翻车名人的教训告诉我们,狗仔做不到的,某网友却可以。
最后,跟狗仔们玩了几十年捉迷藏的小李子,说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