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毛发在光线下的自然呈现。/《独行月球》预告片
而且,影片构建并展示了月盾基地的全景,有充满科技感的机器操作画面,甚至还有细腻的月面土地。据官方透露,月球基地是 100% 实景搭建,摄影棚面积达 6000 平方米,并铺设 200 吨砂石用来模拟月面粉尘。这些准备保证了电影的质感。
避开科幻严肃性的同时,电影将重心放在了喜剧上。
对于地球被小行星撞击后的情形,片中一笔带过,还在描述幸存人类的生活时,加入了搞笑情节,让灾难显得不那么沉重。而对留在月球上的男主角,编剧也足够仁慈,给了他衣食无忧的生活,以及可以一起嬉笑怒骂(主要是观众嬉笑)的同伴袋鼠。电影前半段笑点十分密集,消解了末日话题的沉重感。
虽然《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同名作品,借用了其中主要的科幻设定和主线情节,但看得出电影本土化的用心。例如,空间站的名字是 " 广寒宫号 "。独孤月以为人类灭亡了之后,在月球上为他们举行了中式葬礼," 笑果 " 惊人。
然而,这就意味着《独行月球》做得完美了吗?
弱化科幻,造成了电影的两个缺憾。
一是没有利用好科幻背景制造笑点,浪费了设定。
原作漫画中,独孤月打算跳楼自杀。结果因为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他多次跳楼不仅没能死成,反而还锻炼了身体。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与科幻设定结合的笑点。
漫画《独行月球》
遗憾的是,影片中的多数笑点,来自独孤月追求女神的自恋举动,以及他与袋鼠打架的惨状。这使得科幻元素终究沦为了背景板。
二是片中 " 无厘头 " 类型的笑点过多,这类笑点不足以消解科幻题材 " 尊重科学 " 的基础,容易让观众陷入 " 到底该不该纠结严谨性 " 的矛盾中。
尤其是袋鼠暴打独孤月的桥段,由于需要独孤月打不过袋鼠才能制造笑料,但他又不能真的被打死,所以呈现出的效果如同《猫和老鼠》。独孤月被袋鼠打掉的牙齿,在之后的镜头里又悄悄地完好如初,电影也并未交代。
" 这一笑,十年功德没了 ",当观众接受了独孤月末日求生的设定,期待着他安全回家,又如何能坦然看着他被袋鼠狠狠地暴揍而不担心他的生命安全呢?在 " 一笑而过 " 和 " 与主角共情 " 之间稍一纠结,就笑不出来了。
开心麻花,没能走出舒适区
相当一部分观众就为着 " 沈腾主演 " 四个字买了电影票。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起小范围投票,大部分人是冲着沈腾去看电影的。/ 微博截图
如果不算 CG 制作的袋鼠,全片大部分都是沈腾的独角戏,堪称 " 含腾量 100%"。有影迷曾总结," 含腾量 " 越高,开心麻花电影的口碑就越好," 只要沈腾往那儿一站,就会有人笑出声 "。因此,在大多数影迷心中,《独行月球》值得期待。
沈腾也不负众望,在片中贡献了几乎满分的演技。他所饰演的独孤月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主角,而沈腾的笑容和眼泪,就是会让你觉得这个人和他的处境是真实存在的。
独孤月的设定是 " 中间人 ",意思是他无论什么方面都是人群里靠中间的,既不突出也不垫底。因为不起眼,所以紧急撤离时,没有一个同事想起来叫他。他像极了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谁,又或者我们自己。
但这不意味着他不优秀。他有着足以在月球基地工作的履历和能力,所以在月球求生时,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方法来自救。他发掘人类过去探月留下的资源,给自己打造逃生飞船,又利用了太阳光的移动规律,使得太阳能驱动的月球车可以行进更远的距离。如果没有聪明才智,他是无法完成那么多艰巨任务的。
独孤月与袋鼠之间,也有着温情。在紧急关头,马蓝星会为了保全更多队员的性命,选择丢下独孤月,但独孤月却把袋鼠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要。每一次 " 救袋鼠 " 与 " 救自己 " 产生冲突,他的选择永远是前者,即使他嘴上说着 " 不救 "。独孤月是普通的,也是善良的。
袋鼠与独孤月。/《独行月球》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