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依靠之前的校园贷业务,罗敏已经积攒了丰厚的财富。
2017 年 9 月,趣店在美国上市,市值最高时曾达百亿。
年仅 34 岁的他,就以 125 亿身家登上富豪榜。
虽说后来,趣店已经几次转型,罗敏也早已不再做校园贷。
但就像不接受道歉的网友,拉黑罗敏的导演,认同拉黑行为的董宇辉。
很多人依然对罗敏嗤之以鼻。
正是因为深知校园贷之害。
校园贷最恶劣的地方在于。
一开始就以牟取暴利而非建立良性信贷关系为目的。
早在 21 世纪初时,一些银行就因向大学生开放开放信贷业务,出现了高逾期率等问题。
相关部门也明确出台政策,限制大学生的信用卡发放。
网贷平台却无视前车之鉴,只顾争抢市场的处女地。
如同闻见血腥味的鲨鱼,把大学生视作绝佳的「猎物」。
他们半只脚踏入社会,有充分的消费欲求。
更重要的是,有背靠父母的偿还能力。
用《正在连接》主人公的话来说:放贷者正是认定了,你的父母不会不管你。
《正在连接》
平台打着助学、扶助学生创业、建立学生征信体系的名义。
煽动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
再从天价滞留金中猛捞一笔。
罗敏还在节目上自称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
因为放贷门槛低,手续便捷,学生也极易上钩。
不像银行信用借款,需要评估信用数值,财产状况。
网贷平台仅需提供身份证、姓名、电话,就能借到几千乃至上万。
给人一种天上掉馅饼的错觉。
《正在连接》
借贷往往用途广泛。
但大多并非用于前期宣传的助学、扶助创业。
据高校调查显示,63%的人都是消费性借贷,即购买手机、服饰、电脑等非生活必须品。
平台助长了年轻人膨胀的欲望,也误导了年轻人的消费观。
许多借贷学生体会到消费的快感后,就像染上毒瘾一般沉迷其中。
借一次后,往往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
最后越陷越深,利息越滚越多,直至完全超出了偿还能力。
这才是校园贷平台的绝大部分收益来源。
《正在连接》
《圆桌派》中,蒋方舟讲道,曾有一个粉丝向她私信求助,说自己还不上校园贷,走投无路了,求她借一笔钱。
数额并不算多,蒋方舟就转给了她。
但过了很久,她也没有收到消息,点开女生的主页,发现晒的全部是奢侈品。
对于冲动消费,却无力偿还的学生,平台往往建议拆东墙补西墙,在别的平台借贷还钱。
以贷养贷,债务滚雪球一般增大。
结果就是,身在校园,却再无心学习。
纪录片中,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被迫提前退学,整日打工还贷。
《正在连接》
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可见高利贷公司讨债的可怖。
上门恐吓、泼油漆、楼道贴大字报 ……
《乌海》
针对学生的网贷催债,更多采取信息轰炸、精神施压,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仅会不断发消息,以各种方式威胁。
还会发消息给周遭同学、朋友,试图让其大范围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