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前一个月,林志颖才在日本的一场漂移赛中战胜日本车手,获得桂冠。车祸前一天,他还曾到过建筑工地,而救下他的好心路人,刚好是建筑工人。
潮流过境二十载,荣誉和名声,争议和遗失,在朴素的生命逻辑面前,都毫不犹豫隐身了。
一股旋风吹过来
在围绕林志颖的所有关键词里,“少年成名”排在第一位。
少年初长成时,林志颖就反复被星探和唱片公司看中,纵然后来以学业为由拒绝了好几次“出道”的机会,15岁那年,他还是一连拍了三个广告,为的是能赚钱买赛车。
一年后,他被曾经捧红小虎队的飞碟唱片公司经纪人说服,签约成为艺人。
那是1991年,“小虎队”正面临解散,飞碟唱片发愁于青春偶像的流失,他们将17岁的林志颖视为一股新鲜的血液。经过短暂的培训后,林志颖一连发出三张专辑,甫推出即风靡一时,青涩而清澈的嗓音,唱进了无数少年少女心中。
台湾街头音像店门口张贴出林志颖的巨幅海报,写着大字“1992年台湾最亮一颗星”。
这颗星星的光芒闪烁到香港和大陆。香港媒体称林志颖为“过江龙”,1992年,香港“叱咤乐坛流行榜”过江龙金奖得主就是林志颖,银奖是组合优客李林(林志炫加李骥),铜奖是黄莺莺。
事实上,论唱作功底和天赋,稚气的林志颖大概比不上后三位,但唱片公司、经纪公司看中了林志颖带来的大众传播度和商业价值,他代表着世纪末另一波热潮——偶像明星。
1993年,18岁的林志颖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一连4场,场场火爆,创造了红馆开演唱会最年轻歌手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不过,在林志颖正当红的1994年,台湾音乐人黄安就曾以他为原型创作了一首《样样红》:“青春少年是样样红,可是太匆匆,流金岁月人去楼空”。
这种出道即巅峰的顶级偶像,通常是有周期性的,爆红时期不会持续太久,冷落或成为必然。
后来回看,“旋风”不仅是惊赞,也是一种预言。
1994年,林志颖选择去服兵役,一年多回来后,发现台湾不再流行“亚洲小旋风”,当红的歌手是张惠妹,唱片店和影院挂的海报是齐秦,林志颖当初签约的经纪公司也被华纳收购。那几年,华语乐坛你方唱罢我登场,短短一年内不断更新换代,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