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江涛就爱上了这个“小伙伴”,每天抱着它不撒手。
在小江涛看来,收音机不仅是个物件,更是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忠实伙伴。
他最喜欢的是收音机的音乐电视台,每当听到唱歌,他就安静地坐在那里,一边听一边哼哼。
偶尔听到有广播节目,他也很感兴趣。
父亲经常能听到江涛跟着音乐电视台哼唱,就觉得儿子如果对唱歌感兴趣的话,可以培养一下这方面的兴趣。
果然,江涛上学以后,他的歌唱才能就慢慢地崭露头角。
学校里的文艺活动都能看到江涛的身影,而且他还成了少年宫的文艺担当,跟着团里参加过不少文艺汇演。
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江涛决定高中毕业就报考艺术学校。
不过他的运气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他先是报考的上海音乐学院和北京音乐学院,都没有被录取。
这让16岁的江涛很是受挫,本以为唱歌很好的自己,竟然接连碰壁。
他这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认为的优秀也只是小范围内的。
后来他又连续报考了好几个文工团,都以失败告终。
父亲看着儿子这也不成,那也不成,以后不能没有工作啊。
于是,他赶紧从自己的岗位上退下来,把儿子推了上去。
进入铁路部门的江涛每天干着千篇一律的工作,内心丝毫没有忘记对音乐的追求。
好在铁路有个文工团,经常会有些文艺活动。
江涛会唱歌,所以他自然地就进入这个团,跟着做一些文艺工作。
在团里,他认识了一名吉他老师,老师见小伙子帅气精神,人品又好,非常喜欢他。
于是,江涛就跟着老师学了音乐,顺便教他练习吉他。
休班的时候,江涛就到老师家里学习或者聊天。
江涛董事又聪明,师父和师母都很喜欢他。
没想到,师父师母竟然成了江涛的媒人。
有一次,江涛接到师母的电话又来了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