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 Serena 所描述的,停水停电是常态,就连一些很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也无法买到。
对家里雇佣的家政阿姨来说,家里的女主人不是她们的老板。
只有男主人在家的时候,才会相当配合敬业。
Serena 独自在家时,家政阿姨都会变得态度很差,完全不把女主人当一回事。
当年一个清华毕业的高材生王丽红和一位黑人留学生苏玛相识相爱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然远嫁非洲的故事,被央视改编成电视剧《嫁到非洲》。却招到集体差评,评分低至 2.9。在王丽红的 " 婚姻故事 " 里。她随丈夫移居乌干达后。在贫困的当地,花光全部积蓄,将破旧的校舍改造成现代化校园,创办了乌干达首所中文学校。甚至捐款修建了医院。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和医疗的发展。一场 " 扶贫式婚姻 ",把家里有儿女的观众都看得睡不着了。歌颂女性的牺牲,又何尝不是将她们往火坑里面推。更重要的,在非洲极度男权的社会里," 男性主导一切 " 仿佛就是真理,女性可以说毫无地位可言。非洲女孩华莉丝 · 迪里自述的《沙漠之花》里。4 岁被父亲的朋友奸淫,5 岁迎来了所有女童的噩梦 " 割礼 ":把生殖器用刀片切割下来,再用针线将伤口缝合,以判断其婚前是否贞洁。
12 岁的她差点被父亲为了 5 头骆驼,嫁给一个 61 岁的老头,当他的第四个老婆。曾在非洲索马里议会拟通过的一项法案显示:" 允许女孩性器官发育成熟后进行童婚。只要父母同意,可以强迫女儿结婚。" 在我们为童婚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时候,对他们而言却是习以为常。在我国还在大肆宣传性别平等的条件下,沙漠的她们连发声的机会几乎都是没有的。穷,代表了愚昧。而愚昧,注定限制发展。至少在目前来看,远嫁非洲,更像一场概率极低的人生豪赌。" 周周失联 " 是场流量镰刀?劝到最后,越来越多的网友表示:" 放下救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而 " 尊重,祝福 " 背后却是颇多的无奈。对于装睡的人来说,有时发声即是冒犯。
也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事件里品到营销的味道,包装感很强。
充满猎奇的 " 中非爱情 " 成了流量密码。
有网友分析认为:就连 " 周周在西非 " 这个名字,听上去就是自媒体或者卖货的,普通素人不太会这样起名。
于是,这场失联闹剧似乎被坐实了 " 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 "。
首先,是对失联时间的质疑。
网友联系不到她明明只有仅仅几小时,但似乎全网都在用 " 失联 " 这个词。
而提出 " 失联 " 说法首先也并非周周的亲朋好友,而是来自于一个三无账号。
其次,有人质疑她慢腾腾地回复也有 " 引流 " 之嫌。
有网友提出经验之谈:下一步应该就是做自媒体带货了吧。
在互联网上,你会惊奇地发现有众多 " 远嫁非洲 " 的博主。
她们晒着 " 幸福生活 " 的日常,老公的宠爱,当地人们的淳朴。
讲多了岁月静好,就怕大家都信了。
如果说,这次真的是周周为了营销的假意 " 失联 "。
那下一次呢,会不会有人真的为了追爱失联,还没法上热搜,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
镜头展现了片面的美好,如果让无知女孩因此憧憬向往,我们无法想象这种误导产生的结果有多可怕。
毒流量下,会不会一面充斥着网友规劝女孩别冲动,一面一边又有无数女孩死不听劝自食其果?
贫穷、落后和危险绝不是非洲记忆中的样子。
今早 8 点,新闻晨报还发布了一则新闻:尼日利亚首都超 300 名囚犯在逃,提醒我国公民加强防范。周周在回复的视频里里表示:我没事,我老公很好,你们不要瞎猜。我们很应该庆幸,只是虚惊一场,也尊重和祝福当事人的选择。但绝不支持片面歌颂和误导造成效仿事件,这种流量镰刀,割下去的可能不仅仅是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