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称号往往最容易让人迷失。
所以张颂文也一直告诫自己:"我本来就是个普通人,我不普通的话,怎么演普通人呢?"
图源:《我就是演员》
外出拍戏,他不住酒店,尽量在剧组周边的小屋里租房住。
一住好几个月,自己买菜做饭,和邻居拉家常。
他警惕着,永远不能脱离脚踏实地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很多敬业的演员在戏开拍前,会去角色所在的地方体验生活。
海清为了拍《隐入尘烟》,在甘肃农村住了一年,和她演对手戏的男主角是导演的姨夫,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村素人。
海清一年的农村体验,和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素人相比,总显得不对劲。
她说姨夫演戏的状态很好,眼睛不管看哪儿都是对的。
但自己有演技傍身,却总觉得怎么演都不对。
一是因为她本身的成长环境很好,二是她早已习惯了演员的工作,离农村普通人的生活太远太远。
只有把自己浸润在烟火气里,接上西北的地气,她才能一点点成为农妇曹贵英。
这是去掉明星的光华,回归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
其实,这本是身为演员的本分,却成为了一种共同认知里的敬业。
恰恰说明,我们都默认,演艺圈里的生活有别于普通人,有另一套标准。
演员被高高架起,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久而久之,一些创作者变得高贵傲慢而不自知,失去对普通人生活的想象,失去对具体的苦难的想象。
我们的文化作品和公众人物,也就日渐离谱。
电视剧里只剩空洞浮华的中产生活,人均住着北上广的大house,操着上市公司的心,鸡着名校的娃。
普通人的爱与苦、艰难与挣扎,不值得一点笔触去描绘。
图源:《未完戴叙》
明星们也站在高处卖惨哭穷,有的说自己三个月没拍戏,有的说负债百万也要做好歌。
似乎进入娱乐圈,连"穷"和"苦"的概念感知,也变得与"凡人"不同。
他们看不到人世间的芸芸众生,也许努力了半生,连吃他们这份苦的资格都没有。
他们被捧着太久了,已经忘了自己也曾是个凡人。
贫富的差距,阶层的悬殊,在此时显得格外讽刺。
所以,当有人喊着要给演员更多时间成长,是不是该轮到演员去反思,自己有没有脱离生活太远?
当有明星抱怨生活不易,是不是该明星反思,自己有没有隔绝在普通人之外?
就像张颂文说的:
"你的表演是给普通人看的,你却做不成一个普通人,那你的表演就会被普通人嫌弃。"
好的作品,终归来源于生活。
连基本的生活感知都没有,一个由名利堆砌起来的空心"明星",最终又能走多远?
而只有那些映照着当下老百姓现实境遇的作品,才会成为留下的经典。
也请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明星走下神坛,放下光环,把自己当个普通人吧! 她刊
参考资料:
张颂文,走出隐秘的角落;南风窗
张颂文 | 我还在过普通人的生活;时尚先生
海清:我生命中真正的"神";GQ报道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可楽锅、粒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