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如今已经查不到了,但对鞠婧祎的讨论肉眼可见的从被嘲笑 " 四千年的美女,就这?" 转变为美商讨论。
现在她的每一次妆容更新美妆圈都得放鞭炮吃饺子。人们把鞠婧祎式换头大法统称为 " 鞠学 ",Y2K 妆造的成功,进一步扩大鞠学的受众,完成黑转路——路转粉的心态转变。
灰灰从高中就开始累积彩妆知识,长在传统家庭的她小时候并不是一个爱美的人,上封闭式高中之前一直是短发、从没穿过裙子,大学开始沉迷技术流彩妆教程,兼职打工买化妆品。
她喜欢学技术然后应用在自己和室友的脸上," 我喜欢这种能帮人变美的感觉 "。现在灰灰的朋友圈里大多都是她给各类彩妆品牌拍样片的工作照,鞠婧祎给了她 " 创业资源 ",通过拆解鞠婧祎,她能对接到很多彩妆甲方,毕竟她可以很自洽地给粉丝们推荐鞠婧祎同款眼珠子。
比起一般美妆博主,女明星因为有更优质的团队资源更容易在变美方面形成碾压优势,小红书上已经不乏大量女明星亲自下场分享变美技巧,从而获得品牌方青睐。
林允已经是小红书千万级博主
仿妆博主沿着 " 逆袭 " 思路当然也越来越夸张了,她们的换头术视频无不昭示着 " 变美 " 是门技术,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典范。当然,无论是封丑男退、还是前后反差,都是吸引更多年轻女孩行之有效的流量密码。
现在变美技巧的营销思路变了,它不被宣传为一种 " 媚男 " 手段,而是一种 " 自我赋权和改变自我 " 的契机。
2015 年博主 " 大码 " 妮基受到粉丝留言启发,为了表达 " 化妆并不是为了取悦男人,掩饰丑陋 ",妮基上传了一张一半全妆,一半素颜的照片,并打上 "the power of makeup(化妆的力量)" 的标签,妆前妆后对比视频播放量直达 4000 万次。
已经做 7 年小透明的美妆博主,妮基因为引领了 " 半脸妆 " 一跃成为顶流。左边的脸妮基用了 10 种化妆品,有 Urban Decay Naked Skin 的遮瑕膏和 Too Faced Chocolate Bar 的眼影盘,右边脸能清楚的看到毛孔黑头和红痘痘。通过化妆改变外表进行自我完善,观众像喝了碗热鸡汤一样暖心,然后顺理成章地开始学习怎么 " 让自己变得更好 ",购买博主推荐产品。
杂志 Real Life 曾对美妆博主和美妆公司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Youtubers 告诉你这是 "basic" 款,这是你变美路上的必需品,这到底在追求更美的自己,还是品牌在卖货?文中提到 1999 年法国学术组织 Tiqqun 提出 " 年轻女孩 " 概念,这个概念并不是针对具体的性别群体,主要代表活在消费主义预设的生活里的人,是资本对青春和女性气质的理想投射。
就像美妆博主和追随者,成为每天都在推出更新款的高光、口红、眼线笔的变美产业链一环," 她是消费者、生产者,是生产者的消费者和消费者的生产者。"
而那些美妆博主的上游供应商、美丽焦虑的更集中化身——女明星们,承载大众矛盾的预期:既要有抱负野心,也能平易近人;既能享受名声又能享受孤独;既要美丽,又要美的不着痕迹。
喜闻乐见的刘亦菲素颜自拍
于是 " 与素颜和解 " 的反焦虑话题演变为一场比拼颜值的闹剧,而且对颜值的标准更苛刻了,后天加工的统统退后,天生丽质才是金字塔尖。
2018 年鼻祖级美妆博主 Michelle Phan 断更 2 年多回归社交媒体,她发布了一条 " 我为什么离开 " 的视频,讲述多年来如何抗抑郁症和自我形象焦虑。然后她决定,之后不再使用美颜滤镜, " 我敢说 100% 的美妆 YouTuber 都开过美颜,除非他们做出免责声明。"
她觉得美妆博主有责任让粉丝们知道,她们如何改变了自己的外表," 我们可以尽量正常一点,就算忍不住开滤镜,也要让人们知道,你在相机里的样子并不等于现实。"
" 化妆 " 到底是为了缓解焦虑,还是制造焦虑?有一个网友曾经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她因为化妆后被朋友评价 " 跟不化妆时差别好大 " 而苦恼," 这难道不是说,我素颜的时候很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