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电视上看到的都是主持人一脸淡定地播音,其实背后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这些都是观众感受不到的,但是对李瑞英而言,这也是常态。

在新闻联播的后台,经常会出现一些紧急的情况,考验着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
几十年如一,大家都知道新闻联播结束的时间,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之外,基本都是卡在19点30分,这全在于主持人对时间的掌控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李瑞英在主持新闻联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提前结束的情况,在手里没有稿子的时候,也要把时间控制好,不能提前结束。
在这个时候,李瑞英只能先控制好语速,留出15秒的时间,然后拿到紧急补救的稿子去读。
在这最后15秒的时间,这条紧急救场的稿子的字数也是规定好的,她要在最后15秒的时间掌握好节奏,不能出一点差错。

一旦节奏出现错误,影响的将是后面的一系列其他节目,还会影响到许多广告客户的利益,可见李瑞英当时的压力有多大。
但她不仅扛住了压力,还把每次工作都做到了完美,她在28年的央视主持生涯里做到了“零失误”的成绩,让许多同僚们都望尘莫及。
李瑞英平时除了主持新闻联播之外,还要承担一些重要场合的主持工作。在这些场合同样考验着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而李瑞英在很多重要的活动中都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的挑战。
对主持人来说,做好分内的事情是最基本的,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李瑞英用自己认真的态度做到了。

在电视上看到的李瑞英一直都是优秀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李瑞英所展现的状态一直都是口齿清晰、思维敏捷、业务能力突出的样子。
电视上的样子或许有些“刚性”,但是在生活中,她展现出来的样子更多的是单纯率真,这也决定了她习惯于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李瑞英也经历过新人的冷板凳阶段,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她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专心做好领导分配的工作。
也正是因为她的坚持,终于在之后迎来了这个机会,她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才让领导看到了她的能力。

但作为公众人物就免不了会被议论,李瑞英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麻烦。当时李瑞英参加了一档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问她:“作为河南人,你是怎么学普通话的呢?”
李瑞英在当时解释道,自己的祖籍虽然在河南,但是出生在北京,所以并没有转变河南口音的问题。
这样的解释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在网上传出了“李瑞英否认自己是河南人”的争议。
李瑞英之前也遇到过网上的一些风浪,也因为这些言论影响过自己的情绪,眼泪常常会不自觉流下来,但是她后来选择了一心扑在学习上,不再去受外界干扰,让自己更加心无旁骛。

学的东西越多,李瑞英也学会在反思中成长,她开始学会消化自己的委屈,学会去面对这些反对的意见。
在关于“河南人”这件事情上,她也意识到是自己确实没有做好准备应对,在说话的时候没有思虑周全,这才引起大家的议论。
作为公众人物,这样的反思让她在以后的说话中保持了更多的严谨性,少了那些让别人误解的言论。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李瑞银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成为了播音主持界响当当的“名嘴”,很多播音新人都是以她为榜样,朝着播音主持的道路上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