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内向的她,却可以在舞台上拥抱孤独、疯狂、悲伤,将全部的能量宣泄于此。
她躲在角色的壳子里,无比自由地盛放。
《狂飙》《琥珀》《恋爱》《简 · 爱》...... 袁泉的作品一部接一部,许多观众都冲着她走进剧院。
只是,演话剧很辛苦。
演《简 · 爱》,袁泉需要踩着十多厘米的高跟鞋表演 165 分钟。
但她不知疲倦地演了一百多场。
演《赵氏孤儿》,袁泉不慎从舞台跌落,胸口打了六根钢钉和一根钢条。
话剧《狂飙》
辛苦还是其次,最要命的是收入和曝光度。
影视剧的收入和曝光度,跟话剧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别人都劝袁泉抓紧去成名,毕竟女演员的最佳成名年龄摆在那里,时间可不等人。
但袁泉痴迷于舞台。
凭借《简 · 爱》,袁泉先后摘下 " 中国话剧金狮奖 ",和中国戏剧表演界的最高荣誉 " 梅花奖 "。
年仅 29 岁的袁泉,入选 " 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 ",是史上最年轻的成员。
和老舍、曹禺、田汉跻身同一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 " 话剧女王 "。
这份痴迷,同行提起来只有敬佩。
与袁泉合作《狂飙》的刘烨说:" 像她这样纯洁的人很少了,娱乐圈变得非常浮躁,为了争名夺利,有些人可以不择手段。
袁泉和我说,如果能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愿意就这样一直演话剧,演下去 ……"
合作过《活着》的黄渤也感叹:" 袁泉老师是偶像,从做人到演戏,都是楷模。"
话剧《活着》
这样的 " 角儿 " 少见难寻,媒体自然夸她坚守热爱、不为名利所动,
但袁泉却 " 不领情 "。
她觉得自己远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高尚,这样把自己捧到天上,是不对的。
在她写的《关于我的几件琐事》一文中,她无比坦诚地写道:
" 我能说点真话吗?
我能说演《简爱》,除了因为喜欢那部小说和人物,我也很享受穿着那件灰蓝色齐地长裙觉得自己臭美得特成功的感觉吗?"
" 我能说,我特别爱演家珍,因为在成为她的三个小时里我觉得自己生命力无比强大,但卸妆回到生活里,就立马不知所措了吗?"
演话剧是为了满足她的这些小小的私心,却被大家烘托成了 " 坚守 "" 执着 ",变成了一种高尚的精神。
袁泉听大家那么捧她,觉得不该如此,也自觉担不起。
" 选择让我心动的角色,就像孩子按自己偏爱的口味选择棒棒糖一样,仅此而已。"
她确实爱表演胜过一切外界的评价。
在开场前,她会精心挑选属于不同角色的香水。
《简 · 爱》是果香,《青蛇》是绿茶木香,《活着》则是一手肥皂味,不喷香水,因为那是普通百姓最朴实的味道。
她也确实爱角色如同爱自己的孩子。
这也是她偏爱话剧的原因之一,因为不愿在下映的时候跟角色告别。
想念自己的角色了,就去排练场里复排。
只要站上舞台,就又能体验她的全部情感,最初的喜悦又顷刻之间回来。
虽然不常出现在影视剧里,出演也大多是配角。
但在那方话剧舞台上打磨多年的袁泉,总有把配角也演出彩的能力。
还记得《后会无期》里最出名的那句台词吗?
"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就是出自袁泉的角色之口。
在演绎这句话的时候,她两句中间加了一段留白,几秒钟的停顿之间,情绪由轻松转换到严肃。
导演韩寒当时看了袁泉的表演大为惊喜,如此演绎远超出了韩寒最初的设想,有着更深的韵味。
和周润发合作的电影《大上海》里,袁泉那个经典的回眸,很多人应该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