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姥爷都是知识分子,培养出的三个女儿,除了她妈妈,一个是北大毕业的,另一个就是我们熟知的双圈视后蒋雯丽。
所以马姐 7 岁拍了第一部电影,12 岁演了第一部电视剧,也都是靠小妈和亲妈牵线。
而马姐的 " 普通人生 " 才刚开始。
咱们能在语文教科书上看史铁生,马思纯也一样读,
但人家妈妈能云淡风轻抛下一句:" 我带你见我一个好朋友,他读过很多书。"
到了一看才发现:嚯,史铁生本人。
那会儿马姐又悟了:我那些无病呻吟算得了什么,看看他们,经历磨难却依旧乐观豁达,是真正的巨人!
所以说吧,有时候,你以为人家是发语录,实际是在悼念老前辈呢。
等到高一,以前被姥姥姥爷捧在手心里的马思纯,跟随妈妈定居,从安徽转学北京,参加了难度众所周知的北京高考。
她没考上北电中戏,就去中传读了表演系,但后来又从表演系跨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听着简简单单一句话,马思纯也公开说过不止一次:表示这些都是妈妈的期待,替她实现那个主持人梦。
但实际上,在中传,前者是新开专业,后者是王牌专业;
两边录取分数差了一百多分,她怎么就轻而易举完成了从易到难的转专业考核呢?
如果一开始高考分数就够,一心希望她学主持的妈妈,又为啥让她从表演系读上来呢?
当然,大学是可以转系的,只要满足转系要求。
我想马姐也一定是全靠自己努力加持啦
不过呢,播音学到第二年,努力的她就后悔了,觉得自己还是更爱演戏。
由此,才达成了她所谓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
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原本那个妈妈眼里更稳定的王牌专业。
后来进了圈子,小姨自然也是尽力提携。
在马思纯的作品履历表里," 蒋雯丽 " 的出现频率其实并不少。
退一万步讲,即便作品上没有小姨的名字,也多少和小姨有点关系。
就比如黄轩曾经也是蒋雯丽力捧的,前者去试戏郑晓龙的《红高粱》,导演很不满意,还是蒋雯丽一个电话过去求情,说再给个机会,他会演,黄轩最后才拿下了这个机会。
按这个逻辑,也不难理解:为啥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马思纯,可以出演郑晓龙的《芈月传》。
这戏打着《甄嬛传》原班人马的噱头,属实是香饽饽。那会儿同样去试过戏的陈紫函黄了,还在微博上写下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