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渴望被理解,得到关心能有什么错?
但需要警惕的是,到底是谁在给我们疯狂兜售 " 爱情是必需品 " 这个观念的?
" 缺爱 ",中国女孩的精神绝症。
余秀华因为长得不美,又身患残疾,面对爱情自认 " 自卑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然而,作为旁观者我们也别得意洋洋,冷眼旁观。
因为类似的:因为缺爱所以饮鸩止渴,挨打受虐只因 " 他对我好 "的妄念,其实不止余秀华一人所有。
归根结底,中国女孩把 " 爱情 " 看得太重了,以至于其他的同性友谊或血缘亲情给予的关爱,都无法弥补她们内心仅供性缘关系留下的巨大黑洞。
" 缺爱 ",而且非得是男女之爱,已经成为中国女孩的精神绝症。
浅 po 一些冲浪见闻(和不解之谜)
如果说两性相吸引,是动物本能和繁衍需求。
那么 " 一生一世一双人 ",则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专门为女性打造的『唯一』幸福图景;
但可惜,文化中对男性的长久教育,向来是 " 轻情爱,重功名 " 的,对男性的成功标准,也有着截然相反的定义:功成名就,妻妾成群。
一方面,在文艺影视剧为讨好女观众呈现的 " 高浓度爱情 " 的长期洗脑下,极大提高了女性对爱情的不切实际幻想。
图源:欧丽娟老师公开课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里男性能给予的陪伴和精神满足又极为有限。女性观众回归现实生活的时候,情绪需求注定无法被满足。
自发供需不匹配之下,必然会滋生其中一方委曲求全的逢迎,甚至灰色的套路。
女性得不到满足的亏空感会反向迫使她花更多时间精力,寻觅良人。
而精神上的孤独和盲目,又更容易让她成为一块群狼围伺的,被虎视眈眈的肥肉——
要么随意闭着眼寻找心灵寄托,要么遇人不淑后还不肯止损,要么被有心人恶意设套,骗财骗色骗婚,陷入 " 杀猪盘 " 的诈骗。
可以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情欲吸引和生理需求。
但 " 爱 " 是最高维度的精神追求,并不只局限在性缘之中。也只会发生在两个平等独立的人格之间,并愿意互相尊重的前提下。
你们无法从没有灵魂的人身上获取共鸣,也无法在一个没有爱的人身上得到爱。
这也并非女孩们单方面保持努力,热忱,渴求,你若盛开清风就会来的因果关系。
我想到了网友们总结的一句:
" 如果一项美德(特质)只有女性需要具备,却不同样要求男性,它的实质是一个阴谋。如果一项美德(特质)只要求下位者具备,却不要求上位者,那它的实质是一种剥削。"
对于成年后的独立个体,尤其是沉迷主动加戏,自我攻略的恋爱脑女性而言:
对 " 爱情 " 二字的狂热和盲目吹捧——
是时候该祛魅了。
自爱才是幸福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