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于冬开始认识更多的香港导演,他与人合作的口碑,也影响到了更多人的加入,要知道2005年以前,香港大牌导演还不敢北上,由与文隽合作开始,他与香港导演的合作就越来越多。
这一选择是明智的,毕竟要拍商业大片,香港导演们的经验比内地导演要丰富得多,有业内人士就感叹过,"为什么《红海行动》要找林超贤拍,因为香港导演有多年丰富的拍商业大片的经验,而内地导演普遍缺乏那种商业大场面的调度能力。"
内地有市场,有钱,而香港导演有技术,有经验,当然一拍即合。
▲王晶与文隽两人曾创立了"最佳拍档公司"。拍出了"古惑仔系列" 、《风云雄霸天下 》、《中华英雄》等片。
▲香港人比较信人情,文隽与徐克也曾是朋友,不过近些年,文隽已甚少在圈中出现。
于冬早年间投资发行的电影都还挺厉害的,又赚钱又有名,那时他是很豪气的,"拿奖、卖钱、还有人文关怀,这个没别家做得到。"
2008年,积攒了一定财富的于冬开始攻读长江商学院EMBA、清华大学总裁班,成为商场的弄潮儿,到了2010年,他准备在纽约上市。
现在回看,2010年12月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于冬还很年轻,当时只有39岁,真正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身边是三位女性:巩俐、施南生和袁立。
其中巩俐代表在好莱坞最知名的中国女演员,施南生背后是香港最赚钱的导演之一徐克,而袁立当时是于冬刚刚签约的女明星。
▲于冬和巩俐拥抱。
▲于冬和袁立拥抱。
很有趣的是,这次A股上市和十二年前的美股上市有诸多巧合,这一次,于冬也被扯进一单绯闻;而十二年前美国那次上市,于冬也经历着人生中最重大、也是最严峻的一次婚姻情感纠纷,那就是和前妻臧黎璐的离婚官司,以及扑朔迷离的绯闻事件。
关于离婚和绯闻的事,我们第二部分说,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于冬在美国上市是很有雄心壮志的,当时他在敲钟现场喜极而泣:"(博纳要)努力创造一个伟大的梦想和奇迹。"纳斯达克门口屏幕上打出的宣传口号,则出自于冬之语:"与您分享中国电影的繁荣。"
然而现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上市当天,股价即遭破发,收盘价为6.6美元,让于冬刻骨铭心,说那天是"人生中的失败"。直至2016年4月8日退市,博纳影业披露的市值也仅为8.85亿美元,上市5年仅仅融资9250万美元,有媒体算过,这些钱"还不够盖电影院的钱"。
也就是说,在美国上市的这些年里,博纳是没有赚到多少钱的。
所以2016年,博纳选择在美国退市,回到国内,争取在A股上市,重新入局。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回归A股的是《智取威虎山》为博纳取得了那么好的票房成绩,但同一时期公司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却一直再跌,这让我非常难过。"
于冬曾在采访中忿忿道,由于美国市场对中国公司价值的严重低估,其竞争对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两家市值都曾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而博纳只有他们巔峰时期的十分之一。当于冬终于下决心私有化并回归A股时,博纳的公司价值仅为55.6亿元人民币(2016年4月)。
可是博纳在A股上市的过程也遇到了很多倒霉事。首先是老老实实在证交所排队,刚要排到了,结果服务博纳影业IPO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暴雷被查,IPO审核状态变成了"中止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