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聚焦产伤的影视剧之所以如此匮乏。
连女性之间的耳口相传也这么支吾模糊。
原因就在于视产后伤为不体面的私丑。
确实,生产伤处多在私密的身体部位。
伤痛症状也都是并不光彩的「失控」。
这就导致面对沉重的产后伤话题,许多女性选择默默哑忍。
《产后护理院》的女主角,原本是潇洒干练的事业女强人。
但进入产院后一度被击碎自尊,连排泄都不能完全自主。
让她觉得自己早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头「痛苦的野兽」。
自尊心让许多产妇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助和不如意。
有人掩盖自己漏尿的事实,努力维持所剩无几的体面。
女主也会介意被人看到用吸奶器时狼狈的样子,哪怕对方是最亲近的伴侣。
而正因这种羞耻感混和着道德枷锁。
让产伤彻底成为一种「不能说的秘密」。
但实际上,这又会酿成更多悲剧。
对产伤的无知,造成女性真正经历时毫无准备,事后也多是自救无门。
不久前,一则关于尿失禁手术的故事引出一阵感慨。
博主回忆自己操刀的第一台尿失禁手术,患者是生育过四次的阿姨。
做完手术,仅仅花了20 分钟。
可是阿姨却隐忍这份痛苦长达15 年。
一年四季在裤子里垫着毛巾,防止漏尿出丑。
大环境共谋出的女性羞耻,就这样让产伤吞噬掉一位女性的正常生活。
同时加剧产伤耻感的,还有社会环境对女性外貌的要求。
连产妇都不能逃脱既定的白幼瘦审美标准。
之前,吉娜怀孕时大秀身材的热搜就彻底招致反感。
而各种女明星产后迅速恢复身材的娱乐新闻也逐渐被抵制。
宣扬此类信息,势必会造成「女性产后瘦身轻而易举」的错觉。
这样的错觉又会被当做要求,转而变成女性新的压力。
《产后调理院》中,曾经的女明星因生产而体重激增。
一众记者蹲守楼下,只为拍到她怀孕发胖的丑态。
产后又因身体原因无力快速减重,只好一直焦虑地将自己关在家中。
其实,比起呈现真实的产后身体状态。
将白幼瘦的标准安放在孕妇身上才更会加重焦虑。
现实中的普通女性,经济实力与生育条件都无法与女明星相提并论。
产后仅仅是维持健康状态就已十分艰难,遑论恢复身材和美貌。
大 S 就曾在《康熙来了》中叫停吹捧孕期身材管理的做法。
连孕期都无法坦诚真实状态,更隐秘的产后伤就更加说不出口。
同时,女性产伤被忽略,也是因为女性价值被固定在了母亲身份之上。
生育结束,任务似乎就完成了。
回归女性本身之后的个人价值被忽略。
坐落在个人身上的伤痛也不再被关注。
在产后调理院中,产妇本身的姓名工作已经无人关心。
取而代之的只有孩子的胎名、性别、医院、生育方式。
与此同时,人们对母亲的伟大歌颂,也将其承受伤痛看做理所应当。
母亲被称作超人,不被允许有脆弱的权利。
总觉得她似乎可以解决一切,吞咽消化下所有心酸苦涩。
不然,就会面临不称职的指控。
女性被架高到云端,声音自然也遥不可闻。
马伊琍曾在访谈节目《女人 30+》中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
她觉得母亲的身份不能成为剥夺自我的牢笼。
毕竟得先有自己,才能成为母亲。
对于女性来讲,正视产伤呵护好自己才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