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上演技综艺当导师时的问题暴露得很精准。
因为舞台即兴表演自我发挥的成分很大,她就很容易收不住。
弹幕里一句评价在Sir看来很到位。
在感动观众之前,马思纯总是先自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马思纯当然是真诚的,真情实感,全情投入,理解多少演多少。
但理解不到,理解偏了的情况下,导演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点,在《七月与安生》的时候,马思纯松弛。
观众对她没有过高的期待,她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能靠这片拿上金马影后。
但自打拿下影后之后,马思纯身上的那跟弦就没松下来过。
当年就有人说,马思纯的影后是周冬雨的买一送一。
Sir前面也说了,不同意这话,马思纯的林七月演得很不错。
但这样的话显然成了马思纯的心病。
演《大约在冬季》,有网友说她演的尬。
她亲自跑去跟人家对线,让人家把话说清楚。
这也是内娱第一人了。
说不比较当然是假话。
毕竟一起拿影后的周冬雨,三金都凑齐了。
而众所周知的是,马思纯还患有焦虑症。
2020年上综艺《看我的生活》,她整个人的日常都是高度紧绷。
一觉醒来,大张伟直接在旁边说:
马思纯看上去又老又年轻。
老,或许是她心力交瘁的投射。
马思纯是高度敏感的,她小时候遭受校园暴力,极度地不自信。
所以对于外界的评价,她想要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影后。
所以这几年,我们看到马思纯一直在各种痛苦纠结的角色里打转。
大银幕里的马思纯,总在痛哭,总在苦笑,总在神经质一般拧巴自己。
她沉溺于表演疼痛,不加节制地宣泄疼痛。
好像这才是证明自己会演的方式。
但这两年她的表演里,看上去最舒服的,偏偏是去年那部小甜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
剧里,导演甚至保留了马思纯很多自然的笑场状态。
这便是一些演员的困境。
想往前进一步,发现是瓶颈,是焦虑,是打击。
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舒适自在。
同样的还有刘亦菲,在各种题材中挑战"毁形象"的突破,可始终不见起色。
反倒是回到了古偶里,只负责安静的美美美。
结果口碑爆棚。
可是,安全区里真的能停留一辈子吗?
观众只需要甜宠古偶这样糖水片吗?
成为王佳芝,也许就是一个痛苦的撕破自我的过程。
今天,没有人这么狠心去撕了。
而退路又比荆棘的小道好走太多。
《色,戒》是一次导演和演员,一同跃入不可直视的危险。
没有一个下得去狠手的导演,一个包容危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