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好笑的段子,不仅自己拍,还替大张伟拍,且越拍越顺手,根本停不下来。
除了领笑员视规则宛如儿戏,这季的段子质量也一言难尽。
众所周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是最为出圈的一季。
它的火,全靠两位女性——
一个是带火家乡的李雪琴;一个是 " 普信男 " 段子缔造者杨笠。
尤其是杨笠,被追着骂了一整年,连带着节目的热度也跟着居高不下。
于是,到了第四季和第五季,性别话题显著增加。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
只有讨巧的题材,但质量却乏善可陈。
比如说女性外貌焦虑、并与男性做对比。
再比如,说社会竞争中的性别不公问题以及生存环境问题 ……
类似的文本一再出现,难免给人一种命题作文的感觉。
此外,文本结构也有点垮。
具体表现为,转折十分生硬。
比如颜怡颜悦两姐妹。
她们吐槽为什么男装上基本都有口袋,是为了给男人放钥匙、放手机,还能放手耍帅。
而女装没口袋就是为了凸显曲线美,而曲线美就是为了吸引男人。
而后又从口袋扯到了古代的 " 锦囊 "。
调侃诸葛亮给刘备准备了三个锦囊妙计,但因为好看的男装都没有锦囊,所以亡国了。
老实说,从口袋突然拐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话题实在过于跳跃。
这种割裂感,就会让人感到尴尬和生硬。
脱口秀,其实并不好做。
它是一个冒犯的艺术,冒犯群体,冒犯个人。
批判不公,唾骂荒谬。
而第五季完全失去了脱口秀的内核,话题就那么几个。
不是 " 居家隔离期间的趣事 " 就是嘉宾们的 " 离婚事迹 ",完全失去了个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这一季,或许还有笑料,但深度真的是没了。
我们看到的是不停地打脸和原地退步。
曾经被被唾弃的 " 谐音梗 ",如今成了 " 通关绿卡 ";
曾经不屑的 " 蹭热度 " 行为,如今赢得了满堂喝彩;
曾经嗤之以鼻的 " 网络流行语 " 现在也成了 " 香饽饽 "……
所谓的成长就是,人注定会变成自己所讨厌的模样?
今年的第五季,出圈的名场面不少,但也难以掩饰整个节目的空洞。
即使节目组为了爆点,请来了自身带有 " 大女人 " 标签的两位新领笑员。
即使节目组为了不被骂,说的内容,越来越安全,剪辑也剪得小心翼翼。
但依然令人提不起兴趣。
健康的脱口秀环境,应该是包容的、多元的。
假如有一天。
女性创作者不必聊性别话题,不用故意卖惨,也能赢得大家的认可;
节目也不用再拿性别当噱头,也不用靠形式挽救,也能引发深刻的讨论;
观众不必隔着屏幕对骂,而只是享受这份表演带来的愉悦;
那脱口秀,才会真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