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阻止飞机降落,日本甚至以飞机侵犯领空为由,派出了战斗机驱赶。
子弹从窗边呼啸而过。
照亮了舱内乘客惊恐的脸。
于是,漫长的 147 分钟里,情节曲折堆积着情节曲折。
关键是,这些情节看似曲折,却又十分套路。
也不知道,是不是疫情期间的魔幻事件看得太多的原因。
影片里的这些情节,客观上看,确实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讽刺意味。
但,实际上又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感。
反而有一点索然无味。
而且,过多的元素,也导致影片的主题非常之散。
高学历的恐怖分子,患有飞行恐惧的单身父亲,为救妻子不顾一切的警察 ……
这些故事线,都有点浅尝辄止,没有挖掘出更为深刻的内容。
而影片的主题,也在不同线索拉扯下,愈发割裂。
这些并不算新颖的支线,完全可以再简略一些。
影片最终想要探讨的,其实还是关于疫情下的「电车难题」。
影片最后一幕,飞机终于返回首尔。
家人们翘首以盼,希望乘客能降落接受治疗。
然而,却遭到了本国大批民众的抵制。
人群迅速在机场集结抗议。
政府也草率做出决定,拒绝降落。
此时,机上乘客们正用网络实时追踪舆论。
争论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被挽救。
是拯救飞机上的几百名乘客,还是保障地上数千万民众的安全。
这部分内容,如果多深挖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毕竟这两年,我们看到过太多相似的两难议题。
然而,本片走到这里,进度条已经撑不住了。
它突然转向了一种「自我牺牲」式的煽情。
乘客们突然决定,不降落了,他们要集体牺牲。
因为不想让家人也感染病毒。
警长则以一种近乎可笑的英雄主义,化解了疫苗之争。
他冲进实验室,给自己注射了病毒。
如果他能被抢救活,就能证实疫苗可行。
然而这在逻辑上并不符合现实。
因为一个人的治愈,无法代表其他人也有相同的身体条件。
更何况,最后他的痊愈情况也并不是那么完美。
此外,原本害怕飞行的父亲,克服了心理障碍。
最终完成了紧急迫降。
一个温馨而传统的大团圆结局。
这个难题的解决,实在过于轻描淡写。
而那些叫好又叫坐的成功案例,则恰恰相反。
比如早年间的空难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天劫余生》。
讲述了坠落在雪山的幸存者们,为了活下去,被迫食用同伴尸体。
故事将人物的内心斗争进行了写实的描绘,同时也向观众提出了赤裸裸的拷问。
生命和道德,到底该如何抉择。
近年来的高分电影《萨利机长》,也很特别。
故事将空难部分进行了大幅压缩,而将重点放在了迫降后对机长的调查上面。
对机长到底是英雄还是骗子,进行了反复地质疑与拷问。
说到底,对于灾难惊悚片而言,紧张氛围的营造,只是一方面。
对人性的反思与情感的刻画,才是最关键的。
否则,卡司再大,投资再多,道具再强,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