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 " 天真 ",不仅在暗礁丛生的娱乐圈显得不合时宜,也让很多圈外人看不惯她——不符合 " 白手起家 " 的奋斗叙事,没有习得女明星应有的强硬态度。
尽管当下的娱乐圈,从平民阶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着横冲直撞的个性,但马思纯不同,她就像一只软绵绵的沙袋,一拳打过去,她只会让步、退后——可这种不会反击的 " 老好人 " 模样,反而让人们更加悲愤。
网友们评论她," 一个被富养反噬的典型 "" 讨厌她脸上的无辜 "" 别用善良当幌子 "。
网友评论," 讨厌她脸上的无辜 "。/《断 · 桥》剧照
为什么力挺马思纯 " 善良 " 的声音,最终都招来了更大的恨意?
大概是因为,很久以来,键盘侠们已经不再相信 " 温良 " 与 " 和善 " 了,尤其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善良要么是 " 一种虚伪的表演 ",要么是一种 " 本质懦弱的行为 " ——它意味着你不再争抢,而且影响其他人 " 争夺 " 的正当性。
就像这些年人们纷纷讨伐 " 圣母 " 一样,背后的逻辑也如出一辙——没有边界感的善良,是对社会规则的无知和践踏,也是一种身在温室、家庭优渥的 " 特权品质 "。
于是,良善,这个曾经至高无上的 " 美德 ",沦为了舆论场最不受人待见的 " 人设标签 "。
讨厌马思纯,也因此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加持——她所展现出的和善,不过是一种掩人耳目的 " 假面 ";而抨击她,就是一种 " 反对弱者 "" 反对星二代 " 的切身行动。
伤痕少女,没能长大
让马思纯成为 " 众矢之的 " 的,还有她的 " 抑郁症 " 与 " 恋爱脑 "。
2021 年初,马思纯首次在 Vlog 里曝光了自己的抗抑郁经历,她讲到自己遭遇过的校园霸凌、情感道路上的不顺,她也讲到,自己吃了三天的抗抑郁药," 胖了 8 斤 "。
视频一出,很多人都表达了对马思纯的心疼与理解,一时间," 抑郁症 " 还成为了诸多媒体科普的话题。但很快,理解的声音,又被讨伐的声音所湮没。
人们将她的 " 抑郁症 " 归结为自食其果、意志力薄弱,常见的思路如下:在如此富裕的家庭成长,遭遇真实的世界,势必会抑郁;只有抗挫折能力太差,才会轻易被舆论打趴下。
人们将 " 抑郁症 " 归结为马思纯的自食其果、意志力薄弱。/Vlog 截图
甚至,还有网友指责她," 为了减肥,才会把自己搞到抑郁 "。精分的是,面对马思纯的 " 发胖 ",大量关于身材羞辱的声音又接踵而至," 这么胖,不抑郁才怪 "。
前阵子,马思纯因为 " 开车逆行 " 被喷上热搜,大家又来评论区 " 问候 " 她的精神状态—— " 怎么?破坏交规是抑郁症发作了吗?"
抑郁症之于马思纯,成了一个严重被污名化的 " 疾病包袱 "。
其实,网友们对马思纯的成长经历多少都不太陌生,在很多档节目里,马思纯都讲述过自己在学校被霸凌的经历——因为家庭的特殊背景,她成为班里那个 " 被排挤 " 的女同学,水瓶被同学灌进粉笔灰、抹布水,总有人看不上她。
在很多档节目里,马思纯都讲述过自己在学校被霸凌的经历。/ 节目截图
这些经历,让她养成了讨好的人格,比如在高速上,她不敢上厕所、害怕麻烦司机,被欺负以后,第一时间就是躲起来。
她说:" 我性格又比较软弱,不那么敢反抗,之后别人就越来越欺负你,然后就变得越来越懦弱,开始自卑了。"
在姜思达的节目里,她也说过,自己是一个高敏感的人,看到活生生的螃蟹被送进锅里,感到一阵难过,然后就吃了半年的素。
但这些经历并没有换来网友对她的同情,相反,巩固了她 " 伤痕少女 " 的 " 矫情 " 形象。在很多人看来,只有一个拒绝长大的人,只有一个精神上不够成熟的人,才会在成人的世界里 " 溺水挣扎 "。
只有一个精神上不够成熟的人,才会在成人的世界里 " 溺水挣扎 "。/《断 · 桥》剧照
的确,一般女明星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懂得 " 默默藏拙 ",但马思纯不是,那些悲伤的、肆意的、属于少女时代的小情绪,一不小心,就会哗哗哗地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