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通常二三十人,基本上男孩女孩各占一半,我教过最小的十四五岁,最大的五十岁左右。
教得多了之后,我也发现,上课的时候有个有趣的现象:
其实女孩比男孩更好教。
因为女孩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会很听话,认真听讲。但男孩不一样,他不需要听你讲,更习惯自己上手试。
有时候有小细节不对,可以直接给女孩指出来纠正。
但对待男孩,你需要向他展示正确的方法,让他自己摸索。
所以这项运动玩得好不好,早期跟男女身体的体力差距没太大关系。
基础教好了之后,我会组织大家打小规模的友谊赛。
但因为飞盘涉及折返跑,很消耗体力,所以这时候就体现了战术的重要性。
要考虑,如何布局既能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又能利用好每个队员的优势,规避掉缺点。
纯靠体力,一场下来扛不住,也没必要。
当然比赛下半程,也常常有体力不支的很难坚持下去。
这就回到了最初的问题——
可能这时候,女孩们就要休息一下,拍照、社交之类的。
但在我看来,这都不是问题。
我曾经教过一个来团建玩飞盘的公司,有些人年纪大了,玩到一半只能坐下聊天,不同样也是社交?
就像一个酒吧,有人来聊天,有人来喝酒,无论哪种,对酒吧来说都不是坏事。
对飞盘来说,对任何运动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现在人的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身体也都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实特别缺乏运动。
所以我觉得,飞盘火了之后,更多人开始对运动感兴趣,试着走进运动场,真的挺好的。
爱上运动是需要过程的。
先认识、了解、接触,最后才能爱上……
这就需要先吸引更多人走进运动场,而不是把人从运动场赶出去。
一项小众运动突然火爆,引起讨论和争议,似乎是一条必经之路。
但在聊天的过程中,她姐愈发强烈地感受到——
在真实的挥洒汗水的运动场上,来自网络世界的 " 飞盘之争 " 和 " 飞盘媛 " 的污名,显得那么虚弱和禁不起推敲。
身在其中的人,因为奔跑、跳跃感受到了单纯的快乐,也久违地释放了工作中压力。
但她姐同时也感到,这种争议和污名又是如此的熟悉。
它始终围绕着身在其中的女性。或关乎她们的着装,或关乎她们的身体,唯独不关乎运动本身。
关乎女性在运动场上的服装争议,并不是在飞盘运动中才出现的。
这是一个由来已久,也被讨论过太多次的话题。
最早在网球比赛中,人们就要求女性运动员身穿紧身胸衣、身后腰垫、长袖长裙,以及高跟长靴。
不是为了让她们更好地发挥,而是因为担心女性运动员如果穿着过于暴露,会让男性运动员分心。
图源:网络
这个规则直到 1919 年,法国选手苏珊 · 朗格伦在球场上脱掉了长袖运动衫,穿上宽松的过膝百褶裙和长袜才被打破。
但后来,对女性运动员的着装又有了新的要求。
2010 年,国际拳击协会建议女性拳击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要穿着短裙来比赛,理由是方便大家区分男女选手。
就在去年的欧洲杯沙滩手球赛上,挪威女子沙滩手球队又因为没穿比基尼,而穿了平角短裤,被欧洲手球协会纪律委员会以 " 穿着不当 " 为由罚款 1500 欧元。
图源:网络
而如今,在飞盘这项运动中,女性又因为穿了展露身体曲线的运动服装,而被称 " 飞盘媛 "。
问题从不新鲜。
所以,穿贴身衣物被污名为 " 飞盘媛 " 的女性,穿大裤衩上场就会被认为尊重运动吗?
不会的。
从对女性着装的 " 薛定谔 " 的要求,就可以看出——
争议的关键,也从来不是女性在运动场上穿了什么、做了什么。
而是,在运动场上,女性从来都处在一个被性化和凝视的位置。女性的身体,也从来都是男性欲望的投射的客体。
这也能说明前文 @瞿家庆所说的,在飞盘运动中,不止女性拍照,男性也拍照,但男性却不必遭受这种污名和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