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海泉和羽凡则因为热爱音乐,两人组团出道,与当时同样火爆的"水木年华"分庭抗礼。
在不同领域闪闪发光的数人,形成了最早"京圈"的雏形。
咱们再一块深挖下中国娱乐圈吧!
当时中国娱乐圈按照地域划分,有京圈,西北圈,以及香港圈和台湾圈。
西北圈主要以陕西籍文娱人士为中心,中坚力量是张艺谋、顾长卫、王全安。
之后以此三人扩散发展,比如后来的宁浩以及与他关系交好的黄渤、王宝强、徐峥,还有跟曹保平有过深度合作的段奕宏等人,都算混"西北圈"的。
上海虽有上戏,艺人也比较多,但缺少核心人物,所以没能形成固定的圈子。
而南方地区被港台文化入侵严重,导致与北方影视文化产生审美隔阂,因而也没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圈子。
相较于以"王朔"为核心的京圈,其他圈子因为组织松散,规模较小,很难与京圈抗衡。
话说回来,所谓的京圈就是由王朔带头,京城部队大院的"社会"子弟们编织的关系网。
京圈的大佬们除了尊崇文艺作品本身,还追求文艺地位的声势浩荡。
就比如,"不可一世"的大导演冯小刚,曾经怼天怼地怼观众,嚣张至极。
但当时他跟在王朔屁股后面混的时候,也就是个小跟班。
因为见风使舵、奴颜卑膝的嘴脸,还被扣上了"冯裤子"的污名。
"京圈"高手云集,人才济济,既有投资大佬,又有名导、名编剧,一线明星自然趋之若鹜。
有这种消遣人的操作也不足为奇。
02
羽泉虽不在京圈的核心梯队,但手中的资源和人脉依旧让圈里的小透明望尘莫及。
陈羽凡行事高调,放弃了谈了6年的女友,大张旗鼓地把白百何搞到手。
还一鼓作气把她捧成了人尽皆知的"小妞顶流影后",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京圈太子妃。
同羽凡相比,胡海泉则更像一位深藏不露的"端水大师",言谈举止滴水不漏,于无声处既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还能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实际上,胡海泉除了以歌手的身份示人之外,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隐形大富豪。
就连一早就退出娱乐圈扎进商海的任泉,在他面前也不得不服气。
毋庸置疑,胡海泉的脑袋瓜是十分活泛的。
别的不说,就说背靠天后王菲,软饭硬吃的李亚鹏,当初放下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将各个商业领域都试了个遍,最终不但王菲跟他离了婚,还亏得连底裤都没剩。
回过头再看胡海泉,不得不说,他还真是商界的"投资小能手"。
2003年之后,网络口水歌曲的冲击让正统的流行音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大街小巷满是"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
市场"蛋糕"就这么大,网络口水歌因为曲风简单,朗朗上口,被大众追捧。
而秉持着创作品质音乐的胡海泉,因为曲高和寡,所出的专辑遇冷。
人挪活树挪死。
海泉还真不是死心眼,眼看着音乐搞不下去了,那就靠着之前积攒的版税和演出酬劳作为本钱开公司,自己做老板。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就悄悄勾勒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版图。
以音乐为内核,扩展音乐制作、发行及市场推广等周边业务。
成立巨匠文化公司,负责艺人经纪、营销策划、文化交流等项目。
紧接着,他触类旁通,将投资触角伸展到数码、餐饮、医疗、数字文创等领域。
03
日历翻到2007年,当时东方卫视为了对垒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举全台之力将赌注押在了《加油!好男儿》上。
这一年的冠军是井柏然,比赛后顺利签约华谊兄弟,成为王氏兄弟力捧的新人,顶级资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