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冰雨火》播出,缉毒片。
剧本有硬伤,新演员不足,质量一般。
冲着王劲松而看,倒也颇有几分滋味。
于他而言,好剧本好班底难得,唯一能做好的是自己那份工。
发现没,《冰雨火》中与上图对比
人物状态不同,他摘眼镜的动作也不一样
细活
王劲松挺 " 装 " 的。
有部古装戏,道具组准备的剑制式不对,王劲松要求换,连换四把仍然不对,他无法再要求,戏得拍了,拍时他只能将剑柄藏于袖中。
装什么艺术家?
差不多得了吧。
他自己也知道:" 肯定会有人在背后这样说,有时候导演需要的就是你这张脸、需要你按时把台词说完。"
" 但我觉得就是过不了。"
这 " 装 " 其实是爱惜羽毛。
当赤诚与此行风气相悖,便被污名化为 " 装 "。
在《恰同学少年》中饰汤芗铭
" 南桥荀令过,十里送香 ",写的是荀彧爱香。
进《军师联盟》剧组,王劲松先问导演用什么炉,回博山炉,心下踏实。
博山炉汉早期便有,戏在东汉末年,没出差错。
他了解香,不止限一炉,还有香的味、形、色,他是觉得必须研究,万一哪天需要打开怎么办?
他替角色操心,但绝非戏霸。
甚至要求删戏,而不是加戏。
曹操建好魏王府,在门上写 一 " 活 " 字,杨修解为 " 阔 ",荀彧在场,王劲松觉得不对,因为荀彧反对曹操称王,不该在场相庆。
便找到导演,后删掉此戏份,荀彧 " 告病在家 "。
这是合理的。
功夫不止一处。
《军师联盟》开拍前,他特意去了博物馆,又查史料,做了大量功课。
曹操送荀彧的食盒,名为 " 君幸食 "。
王劲松查到马王堆出土的 " 君幸食 ",六棱的大红漆漆盒,便建议取这个造型做三层食盒,因为荀彧恰好出仕 30 年。
有寓意,有巧思。
就像傅彪对他说的:" 演戏,就是要把饭桌缝里那点渣子抠出来。"
《大明王朝 1566》中有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情节。
往杨金水脸上扎针。
剪辑师特意去问导演,这针是真扎还是假扎,他觉得这镜头太真,不似作假,可也不敢相信演员能受得住。
当然是真扎。
剧组特意请了中医,避开穴位给王劲松扎了 40 多针。
戏从上午拍到下午,中间导演找王劲松商量,全剧组都饿着,能不能先吃饭。
王劲松点头。
但他满脸满头的针没法吃,只能等,时间一长,针因为排异掉了下来,只能再扎一遍。
他觉得值当。
王劲松喜欢《大明王朝 1566》的拍摄氛围。
他讲过一件事,有位临时演员拍摄时紧张到忘词,是旁边托板的灯光组师傅忍不住给他用湖南话提了词,竟一字不差。
他觉得大家在维护这个职业的尊严。
现在再提 " 职业尊严 " 怕有人当笑话吧。
一代
有次葛优喝了酒,掏心窝子说想去专业院校学表演,他是非科班出身,众人以为他自谦呢,国际影帝都拿了,应该去当老师啊,当什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