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形象与书中描写的第一美男并不契合。
所以,在很多爱好者眼中,广播剧目前依然是作为一种网络小说衍生形式存在的。头部 IP 也一直是各大平台和制作团队争抢的对象。
但也有人一直在坚持着原创的信念,比如广播剧原创编剧故弦之。
故弦之是一位专业和文学写作毫无关系的重度电影迷,在广播剧剧本创作上一写就是 12 年。除了已经发布的 20 多部原创广播剧外,他还有一个自己组建的小工作室。
故弦之的工作室出品的原创广播剧。@时光机工作室
虽然名为 " 工作室 ",但也不过是几人凑在一起为爱发电的小团队。入圈多年,故弦之见证了圈子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但他从未想过卷入小说改编的大军中。对待剧本创作,他有自己的坚持。
" 大众故事描绘现实里的小众,而小众故事却记录下了现实中的大众。"
一位听众在作品下的留言与故弦之的创作心声不谋而合。大部分广受欢迎的爆款,其实是为大家提供情感的庇护和慰藉,从而达到了 " 造梦 " 的目的。但故弦之的灵感都来自于身边的人群和故事。
出生在小城的他曾经有过非常质朴、精彩的生活,他表示饱蘸烟火气息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精彩的素材,小城里乡里乡亲的喜怒哀乐都非常真实有趣。这些搜集来的内容被填充到虚构的世界里,作品就这样饱满、立体了起来。
以小镇为背景创作的广播剧。@时光机工作室
平台和民间团队对于版权的争夺早已不是罕事,头部 IP 几乎从源头上就被公司垄断。授权问题也如时时刻刻悬挂在民间制作组头上的利刃,因为很有可能在制作完成之前,小说版权就被买断。
如果公司不允许一本小说同时存在两个版本的广播剧,那么作者只能收回授权,制作组也必须停工。
2019 年一部因授权问题停更的广播剧成了很多人的意难平。
从一开始的头部 IP 被改编,到不断扩大改编量,在每年产出的作品数量大幅提升的背景之下,爆款广播剧数量并没有达到平台、制作和听众三方的预期。根据网友的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上线的付费广播剧已有 90 部之多。
豆瓣 " 配音声优研究所 " 小组网友整理的数据。/ 豆瓣 @不要叫我的名字
对此,故弦之表示并不稀奇," 以影视剧为例,每年出来的爆款其实非常有限。归根结底,广播剧和影视剧一样,也属于综合性艺术产品。除了原著小说,还包含了配音导演导戏、合适的配音演员演绎、编剧的改编等等环节。我并不觉得只要有 IP 就可以。"
同时,原创广播剧的创作活力也在被以小说改编为导向的市场消磨。在近 10 年前,故弦之曾尝试过用公路片的手法来表现广播剧。但遗憾的是,10 年之后,这样的作品依旧寥寥无几。
一次大胆的尝试——公路广播剧。@时光机工作室
未来,脱离网络小说的原创广播剧会不会有新的发展,目前仍然未知。但是我们仍然期待能够有不同表现手法、故事类型的作品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商业化不会是终点
" 即使商业化,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双向选择。"
——骨灰级不知名 CV Amuro
快速扩张的圈子和自带流量的头部 IP,广播剧的发展必然会与商业化挂钩。" 影视剧 + 动漫 + 广播剧 + 官方音乐专辑 "的组合形式,几乎能够全方位地满足所有粉丝的需求。
《全职高手》就完成了以上组合。
2018 年左右,就有平台开了通过商业运作模式产出付费广播剧的先河。在资本的运作下,广播剧除了制作、上架、宣发的流程更加模式化、专业化以外,也吸引了不少参与影视剧制作的专业配音演员。
广播剧《杀破狼》由 729 声工厂出品。
玉堂和斐昂娜,对于圈子商业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广播剧整体制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