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姐们》中有好几处都将这种尴尬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二姐仁京是一位电视台的一线记者,经常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控制不住对事故亲历者的同情而流泪,为了抑制这种情绪,她选择在工作时间饮酒。
暂且不去评判工作时间饮酒这一事的对错,试问饮酒是会导致情绪更加失控还是能保持冷静克制?
仁京这一顿操作下来把自己的工作搞丢了,也让观众十分莫名。
或许编剧只是需要她处在赋闲时期才能开展后续故事吧,只是这种做法实在说不上高明。
又如,大姐仁珠因学历不出众、家庭条件不好而受到同事排挤,只有公司里的另一个 " 边缘人 " 陈英花愿意和她成为朋友,相交几年两人就感情颇深,甚至到了陈英花离奇死亡后还要给仁珠留 20 亿韩元的地步。
作为打工人的共识,职场上的同事和生活中的朋友是有明显分野的。即便陈英花和吴仁珠足够合拍成为了生活中的朋友,但也远谈不上知根知底的地步,陈英花会做这样出奇的事情吗?
除非她是真的再找不到一个比吴仁珠更值得托付这 20 亿的人了。
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导致观众只能强行吃下这个设定,但实际上缺乏合理性,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
就像是顾客兴冲冲地去酒店吃饭,到了却发现根本没有菜单,只能厨房做什么就吃什么,出品的味道还不那么好,谁能乐意呢。
03
剧情紧凑,但缺少点睛之笔
除了缺乏情节铺垫、人设矛盾不合理以外,故事情节也缺少让观众能真正 " 看进去 " 的点。
韩剧的剧情紧凑一直是为观众所推崇的,在这部剧的剧情编排上,确实已经称得上十分紧凑了。
只前两集中,吴家三姐妹、离奇死亡的公司财务陈英花、正在竞选首尔市长的财团负责人朴载相等主要人物就已轮番亮相。故事主线剧情也浮出水面:寻找兰花建设公司消失的秘密资金 700 亿,查明陈英花的死因。
而即便前两集里已经死了三个人(陈英花、和朴载相数年前案件相关人、和公司巨额资金失窃相关人),但却并没有多么扣人心弦的情节。
归根结底在于,这三个人都离主角视角太远。
陈英花是主角团大姐仁珠的好友,英花去世时仁珠没有在场,以致观众也完全错过了那个紧张刺激的场面,只能在仁珠来到英花家中帮她喂鱼才发现英花的死亡,缺乏了第一现场的惊心动魄。
事后似乎也没有警方派出人手对事件进行调查,陈英花明明是一个重要角色,而她的故事却以自杀潦草收尾。
主角团二姐仁京因想调查朴载相多年前的案件,联系案件相关人面谈,而他却因车祸死在赴约的途中,同样是一个滞后视角,事故发生后仁京找到现场,观众再一次错过惊险的情节。
直到和公司巨额资金失窃相关的申理事,在向仁珠预告其马上会去检察院坦白一切后,再次刹车失灵,申理事也成了炮灰。而因为其与主角团的关系并不大,之前也未有过多纠葛,申理事的死亡也算不上是多扣人心弦了。
可以理解片方为制造悬念隐蔽凶手,但每起事故都以滞后的视角呈现,事故发生后也没有进行深究,显得实在平淡,观看体验大打折扣。
04
《小小姐们》作为一部悬疑剧是可以及格的,但它仍局限在生搬硬套的韩剧套路中,让人难免审美疲劳。
它以平凡的三姐妹为主角,以吴仁珠和陈英花的友情为主线,明明可以刻画出女性之间互相帮扶的群像,但在这方面并无半点着墨,这是另一个颇感可惜的地方。
我们看腻了韩国平民战胜财阀的虚妄狂欢,更希望看到在作品中真实展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反映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感受不论何种处境下都一样坚牢的情感羁绊。
那才是观众真正渴盼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吧。
欢迎大家点击分享与关注,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