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一生被林黛玉所困,临终放弃资产出家,追悼会发生怪事?

1984年,19岁的陈晓旭在《红楼梦》学习班接受采访时,一颦一笑恰是“林妹妹”本人,原来林黛玉真不是演出来的。

能在一众女孩中脱颖而出,拿下林黛玉一角的陈晓旭,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87版《红楼梦》开拍之前,想演林黛玉的女孩数不胜数,剧组每天收到的自荐信,都要用麻袋来装。
可严格按照原著挑选演员的导演王扶林,始终都没能找到一个年龄、气质都与林黛玉相仿的演员。

彼时17岁的陈晓旭正在鞍山话剧团打杂,在朋友的推荐下,陈晓旭将自己的照片和几首自己14岁时写的小诗,一同寄给了导演组。
当王扶林收到这封来信时,不觉感叹这个女孩不简单,毕竟80年代还会写诗的女孩太少了。
王扶林于是亲自给她回信,期望她能来北京参加面试。

而当陈晓旭面试时,王扶林就觉得她的气质和一身诗意,颇有林黛玉的风范。
就这样陈晓旭顺利加入到了《红楼梦》学习班中。
然而考虑到林黛玉这个重要角色一旦敲定,中途就无法再换人的因素,王扶林还是非常谨慎,不敢随便定下演员。

为此他专门在学习班成立了一个“林黛玉组”,其中除了陈晓旭外,还有“人靓戏好”的张静林,以及群众呼声很高的张蕾。
王扶林也时常询问她们的意思,当他问到陈晓旭愿不愿意出演其他角色时,陈晓旭却坚定地表示“我就是林黛玉”,如果自己没有演黛玉的话,观众也会觉得黛玉去演别人了。

正是陈晓旭这番自信而坚定的答复,让王扶林看到了她内在的清高与执拗。
彼时王扶林觉得,他不会再找到任何一个与林黛玉气质如此相符的人,最终他把气质放在了容貌和演技之上,敲定由陈晓旭出演林黛玉,而长相更胜一筹的张静林,则饰演了晴雯。

事实证明王扶林并没有看错人,由张静林演绎的“晴雯撕扇”片段,成为了王扶林心中印象最深刻的场面。
而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则获得了“陈晓旭之后,再无林黛玉”的美誉。
而陈晓旭之所以可以把角色拿捏得如此到位,大概是因为她身上独居的忧郁气质。

彼时化妆师杨树云要给陈晓旭摘出“八字”形状的罥烟眉时,陈晓旭却高兴不起来,她有点担心自己会因此变得不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