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勤劳是美德,但懒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
嫌手抄麻烦,费力还慢,所以发明了印刷术;不想走路,所以交通代步工具迅猛迭代;沟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所以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日新月异。
同样,不满足现状,追求更方便舒适廉价的本能,愿意付费购买便利,也在变向带动消费需求反哺生产动力,明明是一件双赢的事——
不想跑腿,所以催生了能提供数千万就业岗位的快递外卖行业;
不想做家务,没时间带娃,所以带动了家政行业和育儿托管行业的蓬勃发展;
需求反向促进供给;细分需求,创造细分市场。
有网友提示,昆铁上长期为旅客准备了卫生巾应急,销量并不比 " 必需品 " 扑克牌低。
不想自备,出于个人原因也来不及自备的女性建议在飞机高铁上售卖卫生巾:
一来给厂家提供另一个渠道的销售路径;二来成全了机构服务周到的美名(并收取了垄断场所的溢价);三来解决了女性的紧急需求……这属于三赢。
针对 " 高铁到底应不应该贩卖卫生巾 " 这个问题,任何:你为什么不能憋着忍着 / 纸巾垫着 / 提前自备 / 开口找人借……的指责,纯粹是见不得(女)人好和抬杠。
而逐个回应这一系列质疑,就更是陷入了自证的陷阱。
正如同你无需用步行千里、家务全包来证明你的勤俭和意志力一样;女性也无需放弃舒适便捷,用自找麻烦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 温顺听话没要求 "。
与此同时,另一件事也同样需要警惕——
大家把女孩建议高铁售卖卫生巾的行为,扣了个 " 给社会添麻烦 " 的帽子,此言差矣。
任何生产者,商家和资本方产品与服务的改善,离不开每一个消费者的严格要求和持续监督。
如果消费者给商家提合理建议也算一种冒犯,我的建议是:那就冒犯到他们脱敏并改变为止。
女性作为占据全国人口 1/2 体量,将近 6 亿的群体,在消费主义盛行下,本就长期交着 " 粉红税 " 的性别溢价;
大家花自己的钱在高铁进行买单,即便实现不了 " 顾客就是上帝 " 的尊贵地位,但也无需卑微到一边花钱;一边忍受商家的 " 有啥用啥,不服忍着 " 的大爷姿态。
女性的消费力和频次远超男性,所以女性有权利,也应该更理直气壮地帮助(倒逼)商家成长,而不是削足适履,恳求商家 " 开恩 " 给予自己方便。
提建议,给需求是你们的正当权利,没什么好遮遮掩掩,唯唯诺诺的——
如果商家没有意识到你们有需求,就一直建议,持续反馈,直到他们意识到并改进为止;
如果商家意识到需求所在,但出于任何无法令消费者信服的理由,拒绝满足消费者的正当需求,那就一直留言,建议,反馈,投诉,直到他们满足为止。
在一个把受苦当成 " 必需 " 和 " 勋章 " 来歌颂的文化语境里,大家都太温良,习惯隐忍不发,逆来顺受。
但大家都忘了:有一些苦,我们其实没必要吃。
拒绝吃没必要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