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里,大家的发言都千奇百怪,但各有各的烦恼。
有在北京吃不上河间驴肉火烧,急得脸上长包的壮汉大哥;
有操心自己的外甥找不到对象,来脱口秀现场举办相亲角的阿姨;
有遇不上完美乙方的产品经理,有被甲方折磨到发癫的程序员。
能满足所有人需求的,不是呼兰段子里的苍生百姓,也不是颜怡颜悦关于女士口袋的历史阅历。
逗观众笑,就是线下脱口秀演员唯一的 KPI。
开场演员讲了三四分钟,有点冷场。
接着他摘掉帽子,舞台灯光打在他两掌宽的额头上,观众高亢的笑声此起彼伏,这比任何吐槽都好笑。
除了拿演员本人开涮,脱口秀段子平等地冒犯着每一个观众。
有张口骂男爱豆都是娘炮的直男演员,自己讲起段子来边扭屁股边翘兰花指。
台下搭配时髦妆容精致的男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还有开地图炮的,嘲笑单身狗的,在殡仪馆上班开死人玩笑的,想带着观众一起出车祸的。
跟线上脱口秀不一样,大家不用听完段子反思自己,也不必分析某句名言,然后写下 300 字观后感。
人们从扁平的网络空间里走出来,来到线下,一个容得下 " 危险发言 " 的午夜场。
谁也不是微博上群起围攻演员的用户,不是把某个段子上升到性别乃至阶层高度的社会研究员。
大家挤在一起,对着每一个有违常伦的段子哈哈大笑,把所有身份包袱丢弃在漆黑一片的观众席。
夜场脱口秀,允许毒舌冒犯、允许不善良,允许合法但不合情理的一切玩笑。
这是一场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的,逃离扁平网络、反叛赛博世界的互动秀。
北京大多数线下脱口秀,周末两天办八场,每天下午四场,一场 50 个观众。
每个时段、每个厂牌,我基本都去过。越到晚上,越是抢不到座位,场场爆满。
主持人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脱口秀市场需要的演员数量是 2000-3000 人。
而北京现在能稳定输出段子的演员,顶破天了只有四五百人。
较老的脱口秀厂牌,售罄已经是常态
听一段夜场脱口秀,用大尺度的搞笑段子结束一天的烦恼,早就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大家身份各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解压和叛逆。
某种程度上,无论老少男女,在座的各位都是互联网上正确价值观的叛徒。
戴着口罩,挤在漆黑的小剧场,以观众的身份发泄狂欢。
小某书上,搜索解压攻略,必然有一条收藏上万的脱口秀打卡指南。
在肆无忌惮的笑声里,观众可以甩掉生活里的烦心事,卸下一切心理负担。
直到演出结束,人们整理好仪容仪表,走在路灯下。
大家不需要为小剧场里某些 " 不正确的笑声 " 付出代价。
因为在夜场昏暗朦胧的灯光里,没人在乎你是谁。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听完某个很恶毒的笑话过后," 扣 1 佛祖原谅你 "。
夜场脱口秀里,观众不需要祈祷佛祖原谅。
因为佛光压根没空抚照这人挤人的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