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给社会大众一个交代。
叶璇 《青春烈火》
为什么现在的抗日剧,大多数都天雷滚滚呢?
菀儿似乎在叶璇的《青春烈火》中,找出了答案。
2014年热播的《青春烈火》,抛开离谱的人设,架空的剧情。
最让人影响深刻的,应该要数叶璇了吧。
或许是接到了某口红的赞助,整个剧中叶璇每次在击杀对手之前,都要精致地拿起口红,美美地补一个妆。
叠加上死亡芭比粉口红的buff,叶璇战无不胜,以一当十。
为了赞助,这么离谱的剧情也能设计出来。
归根究底,不还是为了一个“利”字吗?
是啊,在“抗战神剧”最高产的那几年,导演,演员,编剧。
每个人都忙着奔波,忙着割这波韭菜,挣快钱。
机不可失的道理,大家都懂。
时间等于金钱,又有谁愿意像《亮剑》导演和编剧一样,几年磨一部作品呢?
数量多,你就赢了。
要求数量,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编剧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低估观众智商,消磨观众耐心。
也是因为这样的商品化模式,牺牲了多少好演员的“清白”。
全部使用同一种装扮,剧情大差不差,套用同一个模子,只是分支剧情不同而已。
高能的台词,重复的人设、高度相似的情节、千篇一律的桥段。
只要一出新剧,总会有广大神通的网友在网上吐槽它的槽点。
这就是今天国产抗日剧的现状,你根本找不到一部可以完整看完的抗日剧。
结语
今天,每个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
历史和情怀永远应该令每个国人潸然泪下,但如今的战争片却让菀儿感觉太不值。
我们从不缺好演员,从不缺好编剧,也不缺好导演。
为什么不能全心全意,用心打磨一个像《亮剑》一样,每次重看都会有新感触,禁得起年年岁岁重复的好作品?
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在技术不成熟,甚至经费严重不足的窘境下还能拍出这样的封神之作。
现在我们有钱了,也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却怎么也拍不出那种味道那种质量了呢?
听听大众的呼声吧,别再为了捞金而“眼瞎耳聋”了。
这种局面不只是荒唐,更是对捐躯赴国难的将士的侮辱。
你们这样“要钱不要脸”,各种情节将观众雷的外焦里嫩的行为。
对得起以前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