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八区》里最震碎三观的剧情,就是前女友在国外生了孩子,张翰把孩子带大视如己出。这绝对是 " 前任叙事 " 的强化变异版本,女友的周边不仅是长得像她的女人,还有她留在世上所有的痕迹。
事业和兄弟
男性群像剧三要素,女人、事业和兄弟。除了有初恋情结,《东八区》的男性友谊也值得探讨。显然,张翰崇尚的是 " 桃园三结义 " 式的兄弟情,而非现代人际背景下的同性关系。
最具封建色彩之处,是张翰、杜淳、经超、黄宥明四人惊人的同步性。开篇四人齐刷刷走红毯当伴郎,结局四人携妻子齐刷刷海边奔跑。创作者的意图是很明确的——真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可以同年同月同日结婚。
前一秒,张翰还因为经超弄坏了他的手机而摆臭脸,下一秒经超差点掉下悬崖被救起来,四个人在篝火边拥抱。经超感慨得不行:" 以前我们是兄弟,以后我的命就是你们三个的。" 这要换上古装,不就是武将的 " 从此誓死效忠主公 "?
表面上,四兄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实际隐藏着微妙的权力结构。张翰是带头大哥,承担着 " 主公 " 角色。用黄宥明的话说就是:" 优秀得想让你远离他,但你又不自觉想要成为他。" 杜淳是军师,也是兄弟团的智囊,硬糖君经常觉得他手里应该挥动一把羽扇。
经超是武将,干什么都毛毛躁躁全凭一腔热血支配,问他什么意见,他就附和 " 俺也一样 "。黄宥明是从属者,不争不抢的个性让他可以成为维系兄弟的纽带。在甜品大赛上,他以兄弟团为原型创造了四款甜品,其他三种都有丰富味道,唯独他是最简单的牛奶冰淇淋。
这种结构放到水泊梁山,就是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四当家的位次。大当家事业最辉煌,张翰从前公司离职后创业,新项目获得业界大奖。二当家是青年教师最后评上了副教授,教职、网文两手抓。三当家回归富婆怀抱,立志当一名好爸爸,这就相当于王英攀上扈家庄了。
至于四人携手创业的甜品店,最操劳的事情全部交给四当家黄宥明。可见兄弟要想长久不散,就得划定内部的话事权。重要的事情由大哥乾纲独断,小事由兄弟们民主商议。
个人事业线,单拎出张翰是最具代表性的。他的职场上有对手、有贵人、有背叛者。对手是前同事李德,最后他承认和张翰的较量从未赢过。贵人是贾乃亮饰演的高贺,3000 万投给张翰没有对赌不限时间,简直是资圈菩萨。背叛者是张翰的手下谭小涵,明明出卖了项目狠狠赚一笔,几句话就被张翰驯服了,转为污点证人锒铛入狱。
作为男性童话,《东八区》时常给人一种晕眩的幸福感。它完美地满足了传统观念对中男佼佼者的想象,就连行动逻辑也和理想模板吻合。一个男人又深情又会搞事业还有兄弟效忠,这基本就相当于 " 为他生个儿子 " 的成功传统女性了吧?
男性气质的危机
正如波伏娃所言:" 一个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男性的存在亦如是。中国传统社会要求男性外在硬朗阳刚,内在竞争奋发。虽然某些历史时段(如魏晋)也推崇男性柔美,但并未形成长期的继承。
社会学家齐美尔曾为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出的性别图景断言:" 文化批评家可以从每个地方观察到男性气质正处在危机之中。" 男性越来越担心,女性会制定男孩的仪表与行为的新标准,害怕他们失去原本的男性气质。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的 " 女教师过多影响男孩阳刚之气 " 言论,与齐美尔观察到的思潮,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尤其是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表现男性气质的空间缩窄了,感到危机的男人试图通过开辟新的空间和方式来 " 展演 " 男性气质。这是当下影视剧偏好塑造 " 霸权性男性气质 " 的社会心理原因。不过,为了避免女性观众的批评,他们通常会塑造出一些恋爱脑霸总,以 " 共谋性的男性气质 " 去弱化 " 霸权性男性气质 " 中蛮不讲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