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做着小本买卖的华子根本无话可说。
随后,向南直抒胸臆。
你太成功了!
太成功了!
他们各自追求着什么?
华子只想要一千万。
向南立马接茬。
我比他少个零就行
而 " 不知足 " 的陆涛,踌躇满志,无限感伤。
我只想要夏琳
陆涛、向南、华子,心志与目标各不相同。
但在 " 心碎乌托邦 " 时期,成功与失败没有那么明显的分界线。
成功者与失败者依然可以朝夕相处,依然可以是最好的朋友。
而撕开他们的表面境遇,内里隐藏着的是非常残酷而现实的差异——
阶层。
在《奋斗》里真的没有 " 奋斗 " 吗?
未必。
03
苍鹰与蝼蚁
重温一遍《奋斗》发现,剧中的所有矛盾,诸如情感与事业,都能从阶层上找到原因。
而所谓的 " 奋斗 ",不仅是指挣钱,而是有了更多的新含义。
曾经的 80 后,被视为垮掉的一代。
80 后被贴上了太多标签。
因为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自私自利;因为他们应和着时代浪潮,所以叛逆不羁。
事实上,相比于 50 后到 70 后,80 后的更大问题在于,他们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快速积累财富。
一个可能容易被忽视的人物。
高强,底层人,在父亲的高压下成长。
父亲训斥起来喋喋不休,高强一气之下跳楼自杀。
事实上,蝼蚁般的高强,才是值得深挖的人物。
可他的故事,只是成为《奋斗》的背景,成为让陆涛、向南、华子和一众朋友思索人生意义的 " 激励事件 "。
导演赵宝刚想做的是都市喜剧,讲愉快的奋斗。
所以,他的第一主角,是苍鹰般的陆涛。
陆涛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想建成有艺术感的高楼,或是能住 300 年的房子。
富爸爸徐志森提供项目主管的职位,穷爸爸陆亚逊为他第一次破例找关系,米立雄爱女心切也可以为了陆涛豪掷千金。
有 " 三个爸爸 " 托底,陆涛可以一张嘴就几亿几千万,可以从容上手青年家园、法兰克福风情等项目。
但徐志森非常现实和势利,他完全是个商人,也只想向儿子传授商人的思维。
派爷不想从 " 拼爹 " 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其实,我们可以透过陆涛的视角去看房地产的运作流程。
以及陆涛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犹疑和选择。
大结局,陆涛喊徐志森 " 老徐 ",又第一次改口叫陆亚逊 " 爸 "。
在不断的迷茫后,他找到了自我。
向南,是第二阶层。
他有个小干部老爸。
跟人打架了,老爸能把他和朋友一块从炮局捞出来。
他一毕业,老爸就托关系找了个铁饭碗。
可他还是愿意从一个业务员跑起。
向南的问题是不够成熟,最终,他在理想到梦幻的妻子人选瑶瑶与第一次不顾脸面祈求的杨晓芸之间,学会了承担责任。
华子,家里给不了帮助。
他只能黑白两道都趟,倒腾盗版书、蛋糕店、理发店、泰国菜,什么行当都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