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则生分则死 " 的铁三角定律
明白了这三个人成为 " 铁三角 " 的必然性,其实很想和大家聊一下,为什么这种三角架构能够在影视文学里经久不衰。
众所周知," 鬼吹灯 " 系列好看的是惊险刺激的故事,还有各种超乎想象的奇观,能把诡异奇绝四个字做到位,就成功了一半。
冰川水晶尸也还原了
但无论是故事还是奇观,最后能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结的,还是 " 铁三角 ",我们跟随他们一次次去往神秘的冒险地,看着他们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在九死一生的险境里寻求生机。
从最开始的彼此戒备与冷漠,到被命运和意外绑定在一起,数次用合作化解生死危机。无数个关键时刻,张三链子那句预言般的 " 合则生分则死 " 成为了铁三角友谊的判词。
这句话很有意思,它最早是张三链子对自己三个徒弟的提醒与警告,他们学艺未全,各有缺点,单打独斗容易出事,聚在一起反而互有照应能破险境。
结果三个人出山之后各有机遇,分散开了,却先后死于非命,应了这个卦辞。
胡八一和胖子在鱼骨庙发现的尸骸,就是张三链子徒弟金算盘的
于是这句话逐渐误传成了 " 摸金校尉 " 的行规,也被胡八一三个人记在心中。
但说白了,这句话本身并无什么高深的,无非就是个人能力太薄弱,大家抱团行动,成功率和安全系数也会更高。应在铁三角的身上,则是为了保持三人成行的这个设定。
这种设定不算复杂,但却很有用。
首先就是三个人互相角着力探险,总比一个人上山下海更有故事的发展空间,多少次故事的发展,都是源于三个人的某一个(大部分是胖子)的意外触发来推动的,比如胖子的尿柱。
需要插科打诨的角色调节氛围,也需要智商在线的角色保持节奏,于是凑三个人在一起,各有作用,故事的边界也就可以不断拓展。
同时,三人这种架构也提供了一个生死之间的情感温床,这里有胡八一和胖子的兄弟情谊,陪你贫嘴陪你冒险,还会给你织一条毛线的红裤衩。
也有胡八一和雪莉杨暗戳戳的感情线,两个人从陌生逐步交心,没说过什么腻歪人的情话,但一次披衣,一份关注与肯定,两个人的情谊尽在不言中。
最重要的是,铁三角这种设定,还满足了观众 " 朋友在旁,爱人身侧,一起探险 " 的天然爽感。
既能丰富故事,又能支撑情感,还能迎合观众的天然喜好,所以这个设定在众多影视文学里都有出现。
同为霸唱原著的《河神》,就是小河神、小神婆和法医技能加持的丁卯组成三人组;日漫里的三人组更是多之又多,从《火影忍者》到《进击的巨人》都是三角组合 ……
所以,铁三角的 " 合则生分则死 " 其实就是作者赋予的一种必然。
E 姐结语
《鬼吹灯》这个 IP,从影视化开始到现在,几乎可以说是走遍了国产 IP 影视化的各种路子。
先是被拍成电影,遇上好的制作团队,能请最大的咖凑最亮眼的阵容,还把原作者薅过来当顾问弄改编,特效什么的也尽力跟上;也遇到过不知名的演员加网大水准的故事和特效,成品自然不如人意。
然后又拍网剧,网剧的成品也是各式各样,受制作水平和演员的表现限制,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波折起伏的曲线。经历了这么一圈,终于稳定下来一个固有模板:工业化拍摄,五部锁死的主角团,制作水平精良的团队,才有了《鬼吹灯》影视化以来的第二个豆瓣八分。
其实吧,我一直觉得《鬼吹灯》的影视化历程,是一个很适合大 IP 在改编过程中去参考的样本。它是在一部部改编中摸索积累经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呈现了一种可借鉴的拍摄方式。哪些点最容易戳到观众,哪些又容易招骂,全都给反馈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