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是闽商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二代们事业与婚姻最显著的特点。正因为"认祖归宗"的宗族传统特别强,所以福建的富二代是全国富二代中最听话的,基本上都回家进入家族企业做事。
强烈的家族凝聚力,也让福建企业的二代接班颇具特色。一般来说,家族企业能够顺利从一代手中传给二代的比例不超过20%。多数二代,可以说无心、也无力接手家族事务。
但在晋江乃至整个福建地区,创业企业家子女能接班企业的,至少占到一半以上,这个比例可以说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企业家杂志》:《他说,富二代的选择,无非三条路:一是接班,二是创业,三是……他选了三》(下同)
但这件事对于这群九零后的年轻人来说却是有利有弊。周士渊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表达过自己"圈子小","很无奈":
"我们的选择并不多,无非三条路:接班、创业、投资。"
"在厦门本地,圈子本来就比较小,上一代的关系也特别融洽。虽然你看这一片楼,大家都是做服装的,但都是良性竞争。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特别好,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
但在周士渊看来,福建当地的二代虽然多数被动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处于迷失的状态。"毕竟做实业太苦了。"
愿不愿意做实业,也成为福建"顶流"企业家考察女婿的某种隐性标准,可以看到,那些积极进入家族企业、承担起管理责任并且真的做出了一些成绩的年轻人,比如王焜恒、林晓伟,都找了比自己强大许多的配偶家族。
而不太喜欢做实业的,摆明了不想插手家族企业的,像周士渊,则与弱于自己财富实力的女方结婚。
怎么说呢,豪门有光鲜的一面,也有无奈的一面,人人都向往财富,但驾驭财富也需要相应的能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公主们,当然是被命运祝福过的,但同时他们也承受着来自财富的巨大压力,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句话,放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媒体普遍预测,十年之后,众多的闽南商人将步入古稀之年,接班潮也将如约而至,到时,我们将拭目以待,今天出现在文章里的弄潮儿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与企业前途。
作者:伊莎贝拉
责任编辑:Miss H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