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强悍,她流氓,可她还是一个不会爱的少女啊。
男主为她下花瓣雨,她感动得心花怒放。
哪怕发现男主要杀她,也只是含着泪,梨花带雨地质问,舍不得反击。
慢慢的,她为爱收了野蛮心性。
她由因不懂爱情而莽撞的假小子," 进化 " 成了被爱着,被保护着,被纵容着的对象。
于登登,一个用装男人来试图表明自己并非傻白甜,最终还是陷入爱情漩涡的美丽傻瓜。
装在于登登壳里的李沁,更是别扭。
每次看李沁,Sir 怎么都没法把她和薛宝钗联系起来。
2008 年,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学的李沁,被李少红看中,从学校和家长那费劲辛苦让她出演少年宝钗。
嗯,就是 12 年前那版惊天动的《红楼梦》。
李沁也因此出道。
按照书里描写的相貌,Sir 心里的宝姐姐,性子冷,但因为圆脸杏眼,确实比黛玉看着好亲近。
彼时 18 岁的李沁,两颊有肉,清纯有余,却总有愁态。
年纪越长,李沁越来越瘦,眼角、嘴角收尾处,都是细细的尖线条。脸部轮廓也有棱角。
透着生人勿近的清冷。
嘴角不笑时,又自然下垂。
这份清冷里,多了一丝苦意。
一笑呢,仿佛换了个人,眉眼弯弯,看着就想跟她一起笑。
所以她的履历表里,出彩的角色,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气质符合的冷美人。
就像如懿传里的容妃。
另一种,是遭逢巨变的苦美人。
如《白鹿原》的田小娥、《楚乔传》的元淳。
然而,这种角色在国剧里太少了。
归根结底。
并不是国剧不会写女人。
而是国剧往往不敢写 " 人 "。
尤其主角,尤其大女主。
角色往往被安全的套路、时髦的人设、爽剧的桥段紧紧包裹住,隐去了幽微而辗转的人性和个性。
回到于登登。
编剧似乎就没想过展现一个完整角色。
而是将她切碎成一个个生硬符号。
然后置于短视频般的情节里。
比如:
《美女大姐大当街挑逗我》;
△ 咬字也很奇怪,上唇总是不舒展
《流氓小太妹密谋绑架我》;
《傻甜小娇妻新婚沦陷于我》。
于是,此时国剧也不再需要李沁身上的所有特点。
只需一幅任由摆布的好看脸蛋。
问题是。
内娱这样的脸蛋,还不够多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