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上面所有名人被指控性侵的案件,或许应该明白,在很多情况下,包含着疲惫与无奈和过去的记忆握手言和,才是成年人世界的常态。
我们在网络上所讨论的各种理念其实更像是初中物理中 " 摩擦力为 0" 的简单物理模型,可现实环境中除了 " 摩擦力 " 还有更多复杂的牵扯,这些因素有些是公开的,有些秘而不宣,但最终所有的从成本都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承担。
实际上,大部分网络看客的态度也摇摆不定,单看每天的热搜出现多少 " 反转 " 就知道,很多人甚至不会认真去阅读超过 200 字的事件描述就急着下定论,更不要说再多花一点事件了解 " 内情 " 和隐藏信息。
许多人对自己坚持的理念也不过 2 分钟热度," 速胜 " 转 " 投降 " 只在一瞬间,正如明州案和解结果出现后,有人立即非常坚定地站边,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好像容不下任何一点灰色的缓冲区,这其实也是在挤压所有事件的讨论空间。
当初迈克尔 · 杰克逊侵犯男童的传闻遍布网络,人们也是这么说的:" 他要真的没干过,为什么不起诉男童?" ——可人家不起诉自然有不起诉的理由,或许不完全是善良和怜悯,但那又如何?
事实就是,他选择不起诉,与他没有做那件事并不矛盾。
结语:
所以,我真的很喜欢《沉默的真相》这个片子,如果现实里有那样的检察官、警察,我会无比景仰,他们就是人间英雄气 …… 可剧中那种超乎寻常的的毅力与坚韧,那种置身死于度外的、夸父逐日一般的信念和决心,正是因为稀缺才令人震撼。
很大程度上,《沉默的真相》所呈现的是一种 " 超人 " 意志,事实上在那极容易 " 沉默 " 的真相前,无论是江阳还是朱伟,剧中主角团的任何一个人如果在中途退出,相信都不会有人指责。
理念是超验的,可执行理念所要面对的压力都需要凡人之躯去背负,有时候,不,大部分时候我们都要被迫学会怎么 " 怂 "。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生活的无奈是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未能从事热爱的工作,没有能够和心仪已久的那个 Ta 终成正果 …… 或许遗憾,但我们怂的时候更 " 理直气壮 ",因为这之间毕竟没有什么 " 道德红线 "。
可是如果代入一下呢,如果你和江阳易地而处,真相和正义就在那里,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我会和江阳一样,为了正义至死方休?
我在想,当 MJ 作出不起诉 " 娈童案 " 主角的决定之时,心里更多是慈悲、豁达,还是无以言说的疲惫?如果那位主角多年后不出来主动承认自己撒谎,又有多少人会永远将 MJ 钉死在娈童的耻辱柱上?
明尼苏达案的刘女士也退缩了,她究竟是难以承受持久战的成本、急于走出这一段困在灰色结界里的人生?还是洋溢着计谋得逞的喜悦?这个案子究竟是全员恶人?还是有惊天大冤情?至少在现在,没有真相。
所以,对于 " 和解 " 这一结局,不要因为爽文烂尾而随意判定谁是正义的一方,更不要给另一方泼脏水。再看看吧,说不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