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总的来说,《底线》对这些案件的呈现,还是很有挺有意义。
就比如刚开篇的刺死辱母者案。
2016 年,女企业家苏银霞被 11 名催债人凌辱,其中一人甚至脱下裤子,用极端手段当着苏儿于欢的面侮辱其母,于是 22 岁的于欢摸出一把水果刀乱刺,致 4 人受伤。脱裤子的杜某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于欢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
当年的判决结果,也改判过一次。
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二审,撤销一审判决,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后于欢在 2020 年获减刑 3 年出狱)
《底线》直面这次 " 改判 "。
" 改判 " 的背后,不只是法制的完善,还有法律人的成长。
审判长宋法官,一审时,根据证据,和另一位法官争执不下。
最终,她判定雷星宇故意伤害,而非正当防卫。
在这期间,宋的生活,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首先是两起看似相同的职场性骚扰:李芳凝诉男同事案,以及女秘书诉总裁案。
随着李芳凝案顺利进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女秘书也一定是男总裁性骚扰的受害者。
但结果,总裁拿出了关键性证据,证实其实是女秘书在性骚扰他。是他迫于 " 男性不可能被女性性骚扰 " 的刻板印象,一直羞于启齿。
其次是生活中的:她因为受到外卖员威胁,拿着锤子差点打伤门外的朋友。
终于,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她以为,自己一直在为给雷星宇(于欢在本剧中的化名)奔波,寻求减刑。是雷星宇毫无悔意,拒不领情。
而此刻才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她已经预判雷星宇是故意杀人犯。
对倾向性的及时修正,才能理智地做出公允判决。
但要说肉叔感触最深的,那还是当属最高法调下来的新人叶芯。
她总是引起许多矛盾,甚至不咋讨喜。
但这是因为,对于 " 正义 " 这两个字,她有初生牛犊的冲劲儿,和象牙塔式的天真。
加盟奶茶店案,一对受到侵害的小两口,想要控诉合同里的坑。但合同合规合法,他们的胜算微乎其微。
而一旦上诉失败,他们反而要倒赔 15 万,这对已经亏本的他们来说会是致命打击。
叶芯觉得:如果不维护他们的权益,类似的不法侵害只会越变越多。
没毛病,对吧?
但结果依然是输。
小两口迁怒于叶芯,她愧疚不已。
方婶儿问她:这是他们的正义,还是你的正义?
这或许,是一个法律人的该经历的成长。
什么是正义,是权衡对错,还是找到问题最优解?
《底线》可能自有其功能,需要为大众普法说法。
但在一个个案件地呈现里,它的视角却是多面的。
这是越发二极管、信息茧房的现代生活中,越发稀缺的可贵。
我们是否已经在自己的既定观念里越陷越深,以至于丧失了理解他人的能力?
在为理想直言、挑战权威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给自己潜在的盲区提个醒呢?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冲动,经常错判呢?
本日打工人:维伦纽瓦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