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培树
编辑 | 孙大圣
2011年3月23日上午,北京昌平天寿陵园举行了一场骨灰安葬仪式,人们举着白菊花相视而笑,并说道:“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
明明办的是丧礼,到底喜从何来呢?
原来他们缅怀的这位亲友早在2007年6月23日就已离世,从故去到入土为安,这一简单的步骤竟用了45个月之久,实在无法不令人称奇。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位久久不能入土为安的可怜人竟是赫赫有名的侯耀文。
一代相声大师,为何身后如此凄凉?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当初侯耀文去世后,她的女儿侯瓒因为他的遗产问题与他的二哥侯耀华对簿公堂,如今她又过得怎样了?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01
1948年侯耀文在北京呱呱坠地,他生来就注定不平凡,因为他的父亲是相声界的中流砥柱——侯宝林。
在父亲的影响下,侯耀文打小就对相声很感兴趣。可惜父亲并不支持,文盲出身的侯宝林希望儿子能多学点知识为将来做积累,认为太早接触相声对侯耀文有害无益。
可父亲越是禁止,侯耀文就越是感兴趣。于是他经常趁父亲教学生时偷师,学得差不多了之后他就报名了学校的业余演出队,一边表演一边积累经验。
为了不让父亲发现,他还专门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小阿弟。
侯耀文的初次亮相是在一个工人俱乐部里,讲的相声是父亲曾说过的《醉酒》。
他自信上台,可表演完毕,竟然没有一个人鼓掌。他尴尬极了,立马躲进了卫生间。
之后跟朋友一起复盘这件事,他才意识到是自己选错了段子,哪有12岁的小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喝酒的呀。
吸取了教训的侯耀文立刻转变了方向,第二场选的是传统段子《八扇屏》。果然,选对了方向,效果截然不同,他精彩的表现为他赢来了无数掌声。
到17岁时,侯耀文已经在相声界小有名气,可年幼的他对未来还是充满迷茫,就在这时朋友的一个举动为他拨开了迷雾。
“听说中国铁路文工团在招学员,咱们也去报名试试吧!”朋友说完就拉着他去了,结果朋友没被选上,侯耀文倒被考官一眼看中。
相比兴奋,被录取的侯耀文心里更多的是害怕,因为他知道父亲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会有多么生气,但他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告诉了父亲这个消息。果不其然,父亲听完扭头就走,一个字都不想跟他多说。
侯耀文无奈,只能接受父亲的安排,继续回去上学,幸好铁路文工团的人并没就此作罢,在多次劝说后,侯宝林终于松了口,但有个要求,不能落下文化课。
于是在1965年,侯耀文去文工团报了到,并跟石富宽组成了搭档,自此正式开始了他的相声之路,之后推出的《财迷丈人》《智勇双全》《戏曲漫谈》都广为流传。
当侯耀文事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之时,爱情也在不经意间来到。
1979年,他与团里的舞蹈演员刘彦领了证,一年之后,女儿侯瓒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