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导演将镜头转向围观的男人们。
升格镜头将男人们的表情和情绪极尽夸张地呈现出来,那是丑陋的、令人不安的样子,和一袭白裙的唯美的梦露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次,梦露参加电影首映礼时,对门口围观的男性群众的特写。
所有人都热情簇拥着梦露,希望得到她的一个回眸。
但仔细看,他们的嘴巴,被导演经过了放大处理,变得狰狞而猥琐,仿佛每一个人都想 " 吃 " 了梦露。
而片中对梦露的遭遇的呈现也好、想象也好、虚构也好,更多的,是导演想要尽全力去向外界传达,一个女性在面对一个比自己强大无数倍的系统时,能被剥削到什么程度,痛苦到什么地步。
当然,电影的确有着以偏概全的毛病。
因 为过于强调梦露的痛苦,导演还是忽略掉了她的成就。
梦露并不是一个被压榨、剥削到一无所成的演员。
比利 · 怀尔德是她电影生涯中绕不过去的导演。
除了让她名扬四海的《七年之痒》的海报,另一部反串喜剧《热情如火》,更是她演技的最佳证明。
那时已经 33 岁的梦露一出场,依旧惊艳四座。
而凭借这部电影,梦露拿到了她生平唯一一座电影奖杯——金球奖影后。
尽管拍摄这部电影时,梦露的精神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拍摄的幕后也是一地鸡毛,但比利 · 怀尔德最后还是充分肯定了梦露的价值。
我只能说,若玛丽莲依然健在
我会跪着恳求她再拍我的电影
学者苏珊娜 · 哈姆斯查曾打过一个比方:梦露像一个文化函数,可根据时代演进被反复改写、变形、演绎,谁也不认识真实的玛丽莲 · 梦露。
是的,梦露自己也曾说:" 男人们愿意花大钱买我一个吻,却没人愿意花一美分了解我的灵魂。"
正如这部电影的片名——Blonde,金发梦露。
她原来的发色并不是金色的。
只是为了顺应世人审美,她日复一日不断补染,维持着外界对她的幻想。
这个女人的原名也不叫玛丽莲 · 梦露,但没有人在乎。这个名字在被取出来的那一刻,就势不可挡地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与名字的拥有者无关的符号。
回到 Sir 最开始提出的问题:
在今天,梦露会成为谁?
其实答案一早藏在那张照片里。
很少人知道,这个镜头并没有出现在电影《七年之痒》的正片里——
导演刻意隐去了那一刻梦露的表情。
却让观众看见男人眼中,带有审视意味的眼神。
△ 《七年之痒》正片段落
然而这一幕并未被流传下来。
取而代之是那张照片。
以及相框里,那个在指导下摆出完美姿势,迷人笑容的,叫做 " 梦露 " 的娃娃。
照片被转发一次。
真实的梦露,便被 " 吃掉 " 一点。
这场盛大的流水席持续了整整 60 年,还在继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 K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