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枝玉孽》,邓萃雯扮的如妃是大反派,刻薄寡恩,凭什么能至今让大家念念不忘?凭她第一集放狠话说做人斗不过她的,做了鬼也没这个本事;也凭她最后一集决然放开孔武要拉她出宫的手,放对方和安茜双宿双飞。因为她一辈子只会斗,离开紫禁城她根本无处可去。也因为她的骄傲,不允许她和同时拉起两个女人手的男人一起走。
这里其实引出了 " 魅力 " 概念里的第二个知识点," 立体 "。纯粹、单一是个体人品的加分项,却无益于魅力值的增加。绝对的善恶、好坏不仅会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面目模糊,也会让现实中的我们平庸无趣。一个让别人一眼看清楚的人,是不会激起对方深究的兴趣的。而兴趣,是喜欢或者爱之所以开端的最基本一环。
而刘恺威,抛开 " 夜光剧本 " 这个两边粉丝各有说法,外部观众一无所知的段落,普通观众想到他,离开角色的加持,又能有什么突出印象呢?角色青黄不接,人物单薄空洞,这样的人很难被大家牢牢记住。
讲起来,单从性格看,或许刘恺威的这种 " 温吞 " 会是他们最终分开的原因之一。
两个性格南辕北辙的人能走在一起,短期是偶然,因为互补;长期分开又好似必然,因为性格完全不同。人不会欣赏跟自己全无交集之处的人 / 物,这不符合人类自恋的本质。我们更容易爱上的,是跟自己有相近之处,又能更大程度放大这些特点的人。
娱乐圈里,多得是刘恺威这种各方面条件不错,却怎么也让人提不起兴趣的明星们,虽然这并不影响他们走红。但往近了再看,总觉内中空空,四野茫茫。一度我以为 " 魅力 " 无色无味,是天生天养,是人生出厂时自带的配置,绝非后天努力可得。但后来看久了,又想它或许是一个人天赋悟性错落碰撞的意外结果,前提是当事人必须对自己有期待有要求。
张曼玉港姐出身,《阮玲玉》之前演什么都像挂历女郎,没人想到她一朝开悟,会贡献出一部部轰动影史的作品。那个时代的香港娱乐圈都是时势造英雄,潮水退去,离开扎实的班底和经典角色的烘托,才能看得出谁在裸泳。花开花落,观众能记住的,只有真正叩响过他们心门的人物。
而谁会爱上一个连印象都不深的人呢?
就像网友 @希音说的:这样的人不适合杨幂,但对内心稳定也希望生活稳定的人来说,却可能是一颗定海神针。
做演员的好处是可以让作品说话,用角色的魅力为自己镀金;缺点也正是在此:没人可以拥有金手指,永远接到让人一见倾心的好角色。如果没有化平凡角色为神奇的能力,那泯然于众,也必然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