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而言,上恋综是条致富捷径的同时也蕴含着极大风险,在综艺放大镜之下,过往黑料可能被悉数挖出,身败名裂就在顷刻之间。
譬如《怦然心动 20 岁 第二季》的女嘉宾曾晨晨,就在节目首播不久后被爆出知三当三,与有妇之夫关系不清不楚,节目也因其受到牵连被一众网友谴责,再播出时,她的镜头已全被删减,真社会性死亡。而综艺节目本身,也因为删减原因变得前言不搭后语。
如今,越来越多人盯上了恋综风口,想借此博得出名的机会,未来综艺制作方得慎重把关素人背景,才能免于被拖累之苦,驾驶好这艘掘金之船。
恋综之所以能爆火,CP 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功劳皆在粉丝,即当代 " 嗑学家 "。
所谓 " 嗑学家 ",指的是沉迷于为他人绝美爱情流泪的角色,他们拿着放大镜观察 CP 间的小细节,从平凡的日常中寻找致命的糖。
在 " 嗑学家 " 的疯狂追更下,恋综这一注意力集中地,自然就成了商业润土。
而要解释 " 嗑学家 " 们为何如此,索罗金有句话说得很明白:" 我有一个癖好,就是爱看别人的爱情。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的爱情,那么他就会从别人的爱情中汲取养分,或者从上帝的爱中汲取。"
艺人数据平台 FUNJI 2021 年发布的《嗑 CP 心态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 4000 多名 CP 粉中,九成以上为单身人士,其中近五成为母胎 solo 类型。
由此可见," 我可以单身,我嗑的 CP 一定要结婚 " 这句嗑学家名言,非虚。
就个体而言,人们爱上嗑 CP,实则是出于一种 " 替代性满足 "。
弗洛伊德的 " 替代性满足 " 指出,当欲望能量在最初对象上遇到阻碍时,就会对其他对象转移;如果再次遇到阻碍时,就会再次转移,直到寻找一个替代对象来消除紧张、满足欲望。
在现实中爱无能的人们,通过 " 我嗑到了 = 我恋爱了 " 这样的心理传导,来获得代偿性快乐。
而素人恋综的魔力在于,不同于以往明星艺人那些剧本化、套路化的模式,素人让普通人具有更强的代入感,生产的热门 CP 则被当作是普通人爱情的理想模板。
就整体而言,嗑 CP 是一种高度参与并同频共振的社群活动,亨利 · 詹金斯在其经典研究著作《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中指出,粉丝们积极地生产和分享他们的 " 二次创作 ",构建起了一种几乎没有门槛的参与式文化。
这正是 " 嗑学家 " 们拿着放大镜在恋综里找糖,之后兴冲冲地在社交平台与同好们分享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CP 党同好们沉浸在同一个爱情故事中,造就了某种集体心智的世外桃源。
此时," 嗑学家 " 大脑中释放出的多巴胺,让他们对于看恋综嗑 CP 这件事越发上头,还有什么比与大家在爱情里共沉沦更加愉快的事情呢?
在 " 嗑学家 " 之外,恋综的爆火背后还存在着强大的推手,即平台和资本。
近年来,大势综艺如《跑男》《中国好声音》等逐渐疲乏,老牌综艺如《天天向上》频频出事、《快乐大本营》退出历史舞台,就连一度大热的选秀节目也因政策原因戛然而止,优质且安全的综艺题材乏善可陈。直至 2018 年,腾讯《心动的信号》取得巨大成功,让平台和资本看到了新希望。
相关数据显示,《心动的信号》第一季招商金额高达 6 亿元。恋综的甲方爸爸能看到兰蔻、巴黎欧莱雅、三九胃泰、京都念慈庵、一汽大众、怡宝、巧乐兹、优益 C、七喜、拼多多等涉及美妆、快消、食品、互联网各个板块的品牌,可谓包罗万象。
恋综受品牌爸爸偏爱有诸多原因:其一,恋综的受众以 18~35 岁年龄层为主,大部分是女性,具有很强的消费力,与多数品牌的核心用户画像重叠;其二,恋综场景在广告植入上有很强的便利性,它包含了各类生活空间,比如吃饭、约会、室内、户外等,甚至可以根据品牌方需求来进行场景构造和软植入;其三,恋综不仅在播出时频繁上热搜,节目结束时也保持了很长的热度期,押中 CP 更是捡了大便宜。